赶集二手养猪设备(谈谈大集体时期我家的家庭副业一一养猪)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5月23日

浏览量:

这大集体时期指1956年合作化后到分田到户期间。

这要去除吃大食堂那几年。

吃大食堂前,农村大多家中养猪。我那时念小学,我大家庭养的是一头母猪。因而,我自小就学上养母猪的经验。我上初中时,学校养的母猪生崽,我是接生员。

大食堂一解散,大多人家又恢复养猪。那时,猪吃的是糠、猪菜、洗碗刷锅的饭锅脚水,剩粥剩饭人也要吃的,大多舍不得给猪吃。一个10斤左右猪崽,一般五角钱左右1斤(基本与肉价平),养个一年,才长到一百几十斤,200斤重猪少见。就算成熟了。长的是慢,但那肉香、嫩。

生猪出售,生产队有任务,也有几年吃肉发肉票的。

国家为鼓励养猪,养猪户都另给2、5分地猪饲料地。

任务完成,可以宰杀。过年十家八家有一户杀猪正常。

卖给食品站(公家)的猪,分为六个等级,有200斤以上膘肥肉壮的方能卖一二等,等级越高价越大。五六等的居多,毛重价钱4角左右。食品站一年能下乡(那时没有汽车,是船)收两三次。平时卖猪需把猪捆绑上人力独轮车上,推到公社食品站去卖的。

我69年从部队退伍,大家庭仍养母猪。有时还养两头。

自73年我小家庭成立,养过2年仔猪,但赚钱不多。

我个民办教师,26元月工资,3个小孩,我又在外地学校,凭爱人一年200多个劳动日,就加我节假日几十个,也就300多点,年收入百把元钱,又加砌房子欠下50多元钱,不说我穿皮鞋戴手表,就个自行车也没有。我上下学校十几里,带行李口粮,少则肩背,多则担挑……

我们生产队长会计划,队里养母猪也养仔猪,他又动员各家各户养母猪。所以,我们生产队成远近闻名的养母猪生产队。好在我们这是水旱交通便利,远路赶集,合包机帆船运,近路担挑车推。

除大忙季节,我们生产队卖小猪赶集是不用请假的。当然,我们生产队农活也没被耽误,冬春还集体组织去农场筑圩、下柴滩割柴、到草滩凿草,搞副业解决火草外,增加收入。所以,在本地也算上游队,一个工分值(10分工)都在4角以上到8角左右。

母猪一年可生2、5窝,新放的小母猪和太老的母猪,产仔不多,很少超6个。而二至五年的,少则10个左右。

小猪要养得好,母猪要有奶水。母猪配种后,不要吃太好。下崽前那个月,料要好。

猪崽一般20天左右没断奶时就喂食。最多30多天断奶。每天要喂4次食,有大小麦面、豆饼等合煮,经济条件好的加点煮熟的黄豆。

一般不超2个月出售。因猪崽太大吃食多喂不起。太大了,价钱大买主也咬牙。一窝猪中总有肯长的几个,很多时被人家上门抢买了。就到市场上,也好出售。

猪崽出售也要打扮的。好猪崽细毛白皮嫩肉,腿脚粗大。最简单的是用粉笔在猪身上涂下,再用梳子梳理。在市场上,有买主看时,后腿向上一拉,猪的身段好看……

当然,养得不好的毛猴子,怎么打扮也不中看。

养母猪也有市场经济学、兴衰周期率。兴三年衰二年,猪崽少了价大,有钱赚,一家看一家,一地看一地,很快发展,到市场饱和时,猪崽没人要,赚不了钱,于是母猪宰宰宰,等少了又涨价了……

赶集也一样,这个地方这个集高价,下个集还能高,各地向那赶,但第三个集猪崽太多不会高。相反,连低2集,第3集能有个好价钱。

我也卖过多次猪崽。越好卖价越高,价越高越好卖,船一靠玛头,买主就拥上来。不到猪行,1元几角钱1斤,在河坂上就能抢光。惹得开行的干着急(拿不到行用了)。不好卖时,2角线1斤喊着也没人理。……

别小看我小家这一头母猪,它的纯收入达到我一多半工资。1978年,我终于托在上海部队医院当官也有点权的表哥,买了块海鸥牌手表和一辆杂牌拚装的红旗牌自行车。

当然,个中辛苦、尤其是我爱人的辛苦可想而知。

她还要领带三个都是十岁以内的孩子呢!

分田到户后,母猪也在养。

1985年我提前转正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全家"农转非",妻子随我安排在教育系统工作,也结束了我家的养猪历史。

谈谈大集体时期我家的家庭副业一一养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