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1月11日

浏览量:

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一个优秀的养猪人,必定是熟悉猪的生物学特征并能有效运用于生产当中。下面笔者分别介绍。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

1、繁殖率高

性成熟期早:一般4-5月龄,太湖猪3月龄达性成熟。最佳适配期:中国本地品种猪6-8月龄,国外品种猪8-10月龄。

妊娠期短:114天。

产仔数多:经产母猪10-12头/胎,中国本地品种猪比国外品种产仔多,比如太湖猪产仔超过15头。

年产胎次多:一般情况,一年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提前断奶,可达2.2-2.5胎/年。养猪水平高的话母猪MSY20-30头,也就是说每年可以增长20-30倍。

猪的繁殖潜力大:猪的卵巢内有卵原细胞11万个,但在繁殖利用年限内排卵400枚左右。一个发情期内排卵12-20个,而产仔只有9-12头。

从经济角度讲,把握好猪繁殖力强的特性,可为养猪者创造更多价值。比如母猪一年消耗的饲料量大约1100kg,如果年产30头活仔,那每头仔猪分摊的母猪饲料为36.7kg;如果只产20头活仔,那每头仔猪分摊的母猪饲料为55kg,二者相差18.3kg,也就是前者已经创造了18.3kg饲料的利润。

因此,只要采取适当的繁育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采用先进的选育方法,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效率是可能的。

2、消化能力强

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

猪对精料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为76.7%,对青饲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64.67%,对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为51.2%。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差,通常成年猪比幼龄猪、本地品种猪比国外品种猪更耐粗食。猪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水平为: 母猪:8—10%,大猪:5—8%,幼猪:3—5%。

青草和青菜曾是几十年前养猪的主要饲料来源,现在仍然大有可为。特别是人工种植的饲草,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比较好的农家养猪饲料来源之一。

猪的采食量大,但很少过饱,消化道长,消化速度快,能消化大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猪的胃容量一般7-8升,小肠16-20米,大肠4-5米,肠的长度与体长比为18倍(国外品种为13.5倍)。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喜爱甜食。

总之,猪的饲料利用率高于其它家畜,从断奶到出栏,饲料利用率在3:1以内,优秀者可以达到2.5:1。

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3、生长速度快

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因此,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头比例大,四肢不健壮,初生体重小(1.0—1.5kg)仅占成年体重的1%。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初生仔猪要精心护理。

产后两个月内猪宝宝生长特别快,10日龄体重达初生2倍;30日龄体重为初重5-6倍;2月龄为1月龄2-3倍。一般160-170日龄体重90-110kg,即可上市,相当于初生体重的90-100倍,而牛羊只有5—6倍。猪的生长速度比牛羊马等快10-15倍。

但生长快也有不足之处,因为会出现器官发育不平衡。比如肺功能滞后,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生殖器官发育滞后,则容易发生繁殖系统疾病;而免疫系统滞后,则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等。

利用猪生长快特点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比如说同样长到100kg出栏,180天与150天的差别非常大,假如每头猪每天维持消耗1kg饲料的话,30天就要多消耗30kg饲料。

猪在达到一定体重后,则体组织的发育重点开始转变,由长肌肉为主转为长脂肪为主,由于人们更喜欢瘦肉,所以猪必须适时屠宰,不要长得太肥。生产一公斤脂肪需要的能量是生产一公斤瘦肉的8-10倍,但脂肪的售价却地远低于瘦肉。所以,现代养猪要避开沉积脂肪多的100公斤以上阶段,创造最大利益。

4、嗅觉,听觉灵敏。视力不发达,对痛觉刺激特别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嗅觉:猪有特殊的鼻子,嗅区广阔,嗅黏膜的绒毛面积广,嗅觉区的神经密集,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比狗高1倍,比人高7-8倍。

仔猪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找到乳头,在三天内固定乳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弄错。寄养最好出大顺寄的方法在吃足初乳后6-48小时进行。寄养与混群要喷洒气味剂,并加强看护,避免咬伤致残。

凭着灵敏的嗅觉识别群内的个体、自己的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内个体间、母子间的密切联系。在公母性联系中,嗅觉也起很大的作用,能嗅到很远的异性的气味,并发出“呆立”反应。

听觉:猪的听觉也相当发达,猪的耳形大,外耳腔深而广。即使很微弱的声音也能敏锐地觉察到,能迅速地判断声源方向,能辨别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各种呼名、口令、声音刺激快速建立条件反射。因此,猪场内应保持清静,最好同时给料(安装全群定时给料设备)。产房要保持安静或者播放轻音乐,以免难产、死产。不得轻易抓捕小猪,减少注射次数。

痛觉:痛觉特别敏感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如:电围栏、抓猪器、扎鼻环

视觉: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对光刺激反应差,对物体形态辨别能力差,对辨色能力差。猪是一个大色盲、近视眼。人们常利用这一点,用假母猪进行采精训练。

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5、小猪对温度、湿度敏感

小猪怕冷,原因在于:

A、初生仔猪大脑皮层调节温度中枢发育不健全,对温度调控能力低下;

B、皮下脂肪少,皮毛稀,散热快;

C、体表面积/体重比值大,散热快;

D、摄食取食物单位重量热能较少。

大猪怕热,原因在于:

A、猪的汗腺退化,散热能力特别差;

B、皮下脂肪层厚,在高温高湿下体内热量不能有效散发;

C、皮肤表皮层较薄,被毛稀少,对热辐射防护能力较差。环境适宜温度18-23度。

在炎热的夏天,运输、驱赶猪时,经常出现中暑现象。病猪四肢无力,步态不稳,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应急措施:将猪移动到凉爽通风处,用凉水浇洒猪头部和全身,用刀割破耳朵放血,症状稍轻的病例会很快恢复正常。

所以,为小猪提供适宜温度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比如一个保育舍养200头猪,在冬季安装10个175瓦的红外线灯15天,每天可以将舍温提高3℃左右,成活率可提高3%;15天电费为15*10*0.175*24*0.7=441元,而多成活6头仔猪的价值按400元/头计算,可达2400元,远超过441元的用电费用。

6、猪的屠宰率高

猪的屠宰率为70%-80%,牛为50%-55% ,羊为45%。猪的出肉率在60% 以上,牛和羊只有35%-40%。

二、灵活应用生物学特征提高养猪生产

1、提高母猪的PSY水平

利用猪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积极改进措施,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早期断奶,增加年产胎次。一般14-28天断奶,养猪水平高者能实现2.2-2.5胎/年,PSY20-25头。

2、缩短生猪上市时间

选用外三元或者土杂猪,使用全价料,采用精准饲养管理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疫病防治等措施,缩短育肥期,实现5-6 月龄上市。

3、降低饲料成本

由于猪是杂食动物,农村散养户可利用其消化道长的特点,广开饲料来源,充分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和优质的青粗饲料喂猪。另外,在行业不好处于亏损期时,规模猪场也可以增加粗饲料的饲喂。

4、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利用猪的嗅觉灵敏,训练猪的定点排粪;寄养新生仔猪时,使气味一致,保证寄养成功。

利用猪的听觉灵敏,训练猪定时采食;利用公猪的叫声进行母猪发情鉴定。为了避免猪的骚动,应保持猪场安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