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墩集镇养猪(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1月10日

浏览量:

作者:苏支超

小时候,至少在1949年之前,在苏家湾一带,过年——也就是过春节时。人们新年第一次见面,都要彼此恭喜。恭喜什么呢?恭喜发财呀?见了面,大老远就彼此抱拳:“发财啊!”,“发财、发财!同发啊!”。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不知道从哪一年起,好像也没有明令禁止,但人们却自然而然,不约而同地不再使用“发财”这个词语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事实上当时非但没有明令禁止使用“发财”这个词语,而且“劳动致富”“勤俭发家”好像还是动员农民积极生产的口号。

然而“发财”就是从日常的话语中消失了。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消失的呢?细想起来应该是从土地改革开始的。发了财的都是地主老财,你还想发财?你想当地主老财啊?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再而后,想“发财”直接就等于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发财”一词在中国大陆的日常话语体系中,居然几几乎整整消失了三十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实际情况是没有人不想发财!

“发财”云者,过“好日子”之谓也。

没有人不希望过好日子!

没有人不希望日子过得更好!

无需什么特殊的教育,人们都知道好日子只能靠自己努力奋斗。打家劫舍,敲诈勒索,坑蒙拐骗,虽然也可以一夜暴富,但终究为一切正常人所不齿,而且对“恶有恶报”深信不移!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苏家湾油坊,是所有苏家湾一带想发家致富的人的榜样。农民不懂得经济学,但是他们几乎都知道,单靠种田,好日子尚且过不上,更何谈日子过得更好?要过上好日子必须另找出路。没有条件开油坊,能不能找个能干的事儿干干?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于是中间村子便有了苏自元开的粉坊,苏自广家开的槽坊。

粉坊生产粉丝,下脚料粉渣,是上好的猪饲料。在主产粉丝的同时,自元家还从事养猪业。不但养肥猪,还养母猪,自产小猪仔,自产自销,每年至少有二三十头肥猪出栏。且不说主产粉丝的收入如何,但肥猪出售,每年就是一大笔很可观的收入。自广家开槽坊吊酒,其实酒糟也是很好的猪饲料,但自广家就没有兴办饲养业,日子过得也不错,但不如自元家火红。油坊,粉坊,槽坊,还有苏远之开的豆腐作坊,所有这些算是农产品加工业。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除了农产品加工,还能干点别的吗?当然有,比如餐饮业。苏家湾大小秃子就是开饭店的。大秃子叫苏远定,小秃子叫苏远明,他俩可能是堂兄弟,各自都是单传。他们的父辈是谁,不知道。单凭他们都不识字,都是瘌痢头,估计总是在贫困中长大的,父辈也没给他们留下多少田产。全靠他们自己勤俭持家,积少成多,大约在1947年前后都盖起了大瓦房。他们两家的日子在苏家湾是算得上的。村里村外都知道这两家挺殷实。否则,两家又何至于各自买了一支步枪用以防盗呢?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以上这些都是想务农兼商的。

务农兼商的当然不限于此,还有,苏家湾葛家的短途贩卖,苏远图南京——苏家湾往返跑单帮,苏远龙开杂货店,宋家养两头小毛驴由两个童养媳赶脚。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远光。远光和远龙、远图是胞兄弟。远光好像没有把种田以外的事儿当事儿来做。但也曾突发奇想,让苏家湾人大跌眼镜!也巧。别人家饲养的耕牛都是水牛,唯独他家饲养的是一头黄牛。黄牛的力气可能不如水牛,但行走的速度比水牛快。家养黄牛,这是一巧;抗战胜利后,合浦公路通车,来往的人和货物增多,这是二巧。这两巧凑在一起,就激发了他的想象:何不制造辆牛车来跑运输?他这样想,就这样干;不声不响牛车真的制造造出来了。但因为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和牛车的实用性,生意终究没有做起来。虽然创业失败,但至少也表明想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即便眼睛依旧盯在土地上寻找致富之道,但是种植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例如苏自木就在自家草山上种植了一片桐油果林。又例如苏自修把宅边的田块改造成果园,苏自强把门前的田块改造成菜园。他们已经认识到评价土地价值的不仅仅是农作物的产量,更重要的还是土地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亩产多少粮食之类,而是亩产多少钞票!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除了这些,还有从事其他副业的,如瓦匠,如机匠,如茅匠,如鞋匠,杀猪匠,劁猪匠……。劁猪匠朱老大,杀猪匠朱老五,另外一人我已记不清其职业,是朱老四。他们都是外姓。从哪儿移居过来的?不知道。他们是胞兄弟还是堂兄弟?不知道。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劁猪,就是阉割猪的睾丸或卵巢。公猪母猪,统统劁,免得胡思乱想,消耗营养不长膘。劁了,就一门心思地吃了睡,睡了吃,多长肉。劁猪是个技术活,稳,准,狠,一刀下去就解决!因为是技术活,会的人很少。农村人家不养猪的极少,凡养猪就得劁,所以劁猪是挺吃香的行当。朱老大走村串户替人家劁猪之外,还养了头老公猪,用以给周边养母猪的人家配种。配种是要付钱的。我们那里有一句很粗俗的歇后语:老母猪卖×——倒贴。朱老大外号就叫“老猪×”。他也毫不介意,声叫声应。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对朱老四的记忆很模糊,倒是他有个继儿,叫赵文义,和我倒是小学同学,年纪至少比我大六七岁。十七八岁还能读书,况且还是继儿,这至少说明朱老四的家境还是可以的。他是从事什么行当的?无记忆,反正不是种地的。朱老五是杀猪匠,在界墩集摆肉案子,只要界墩集逢集,他就杀一头猪销售。朱氏三兄弟在苏家湾好像没有田产,但日子都过得很不错。

老巢湖絮语,苏家湾人的发财梦

回想苏家湾的这些往事,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大实话:“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无需什么这教育那教育,无需这“化”那“化”,只要有一个和平、自由、安全的社会环境,农民就自然而然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自乡村向城市转移,自不文明向文明转移,用不着烦那么多神,操那么多的心,……而后来自然也用不着那么多大小官老爷。这不能不使我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1947年创建中国农民党的董时进——一位孤独的智者,哲人。(网络图片)

最忆是巢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