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养猪(平江县:“渔潭米面”翻身记)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1月10日

浏览量:

平江县:“渔潭米面”翻身记

资料图

岳阳市平江县龙门镇渔潭村的“渔潭米面”,以品相好、筋道好、口感好、无污染的口碑,深受南昌、九江、武汉、长沙、岳阳等地消费者的喜爱。股份制米面厂开业不到2年,年产值呼啦一声冲到100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在零的边缘撕开一道口子,直接窜到50多万元,乐得村干部整日笑呵呵的。

渔潭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曾戴着“省定贫困村”的帽子直不起腰。盯着上级产业发展的硬指标,在渔潭村扶贫的平江县委宣传部,可谓是伤透了脑筋。也是病急乱投医,村里曾尝试过养猪、养羊、养牛、养鸡,也栽过白术,种过蔬菜,还准备挖几个山头种水果,结果都没有成功。2019年,时任平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熊江新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各家各户有做米面的习惯,470多户人家中,有400户都在做米面,只不过都是分散经营,自给自足,至多也是做个走亲戚的随手礼,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于是,宣传部带领村支“两委”,开始探索以村级合作社牵头发展米面产业的路子,让渔潭的米面“翻身”当主人。

他们有底气的是,渔潭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水质优良。加工米面的原材料是本地的早稻谷,而平江山区由于气温低,早稻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洒农药,种出来的稻谷绿色无污染。平江县宣传部决定将闲置的旧村部改造成第一个村级集体米面生产厂,并成功申请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将产品命名为“慈母米面”。2021年上半年,天岳投资集团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渔潭村,多次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决定整合开办第二家米面加工企业。随后,通过招商引资,300多户村民以土地和现金两种形式参股,募集股金800多万元,建立了渔潭村第二家米面厂——渔潭农家米面厂。

虽然两家米面厂的年产量超过了250吨,产值也达到了300万元,但渔潭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仍然很低。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判,大家发现,主要是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包装简单等因素,限制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于是,扩产能、提品质、增销路,便成了“米面产业”发展壮大的当务之急。天岳投资集团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进行多次研讨,最终制定引进“自动化”、专家“送良方”、培养“土秀才”的三步走计划,助推“一村一品”。

他们主动对接长沙理工大学食品系博士刘艳兰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对产品精加工、产品多样化、包装设计等进行全新改进;组织村支“两委”和米面厂负责人到江西赣州信丰、广西罗秀、广东清远、长沙银洲米粉厂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工艺和现场管理经验;同时,挑选基础好、有潜力的后备力量,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土秀才”。设备提质改造以后,“渔潭米面”开始由周边几个乡镇向岳阳、长沙、通城、修水、南昌等周边城市拓展,产量也由原先的250吨提升至1000吨。

随着产量的提升,良好的口碑,以及平益高速的通车,工作队和村支部开始为这一特色传统农产品的销售大做文章,开拓市场。首先是建立经销商制度,分别在湖南、湖北、江西建立了6个经销网络。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县里的重大活动植入广告,培养本村村民直播带货,还请县城的自媒体到村里采风,用发新闻稿的形式加大宣传、推介。一系列的促销措施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渔潭村党支部书记华国良说:“我们的‘渔潭米面’算是彻底翻身了,现在的产品供不应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今年将带动泉水、三十都、新和、车田等四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消薄清零’。随着自动化设备的上线,以及营养型、保健型米面的开发,‘渔潭米面’的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明年计划在本镇龙门、银子、枫树、浊江建立2000亩早稻订单基地和部分瓜果蔬菜基地,进一步带动周边村种植业发展。”(余旦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