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养猪场(四川巴中:建设生猪全产业链 打造成渝地区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1月10日

浏览量: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2月1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巴中市就生猪生产作交流发言,所晒出的生猪复产“组合拳”颇受关注。

四川巴中:建设生猪全产业链 打造成渝地区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为什么是巴中?

数据显示: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巴中市农林牧渔总产值逆势上扬,同比增长5.8%,其中,生猪贡献2个百分点,超三分之一。2020年生猪出栏和年末存栏分别同比增长17.4%、38.7%,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农业多贡献,生猪是关键。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生猪复产”堪称2020年四川农业领域的年度关键词之一,且看巴中如何“发招”?

四川巴中:建设生猪全产业链 打造成渝地区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巴中市委副书记王善平作大会交流发言

出实招:12条措施推动满负荷生产

巴中市将生猪复产列入各县区“一把手工程”,五个县区均设有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产指挥部,由县区区委书记、县区长担任指挥长。围绕防疫、保种、稳价、增收等刚性任务,出台生猪复产“12条”措施,按月硬交账,层层抓落实。定期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创新“周通报、月点评、季约谈、年考评”推进机制和每月专班暗访督查机制,全年2次约谈目标滞后的县区指挥长。

此外,巴中还出台系列创新创业激励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推动生猪复产,统筹安排生猪奖补资金1.5亿余元,支持1200余家规模场实现满负荷生产,带动3万余家中小场户空圈全部“清零”。发放贷款贴息、保险理赔、价格临时补贴6100余万元。

四川巴中:建设生猪全产业链 打造成渝地区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巴山青峪土猪

加快产能恢复 织密疫情防控网

严防死守、外堵内清,巴中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织密非洲猪瘟防控网络。3959名“3+1”非洲猪瘟防控网格员,全覆盖开展“大消毒、大培训、大宣传”行动,41个生猪临时检查站,消除死角盲点,全年查办涉猪违法违规调运案件204起,问责不正确履职公职人员6名。大力培育种源。巩固提升温氏、巴山牧业等种猪场生产能力,建成温氏关渡珞珈祖代、蓝润红光父母代种猪场,繁育和引进大白、长白等种猪7.6万头;建立青峪黑猪活体保种、冻精保存、体细胞克隆+本品种保种选育体系,建成青峪黑猪省级核心育种场,新增母猪2.1万头,首批体细胞克隆黑猪诞生并成功产仔。加快仔猪补栏。建立一个龙头企业对应一个区县“点对点”调运机制,安排官方兽医全程跟踪检疫检测服务,支持温氏、蓝润、巴山牧业等规模企业,从省外大量调入架子猪,满足企业养殖需求,缓解中小场户买猪难压力。

龙头带动 推动转型升级

作为“巴山土猪”的代表,巴中青峪猪享誉国内外市场,连续七年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已成为““巴中产””绿色、高端农产品代名词。

四川巴中:建设生猪全产业链 打造成渝地区绿色农产品供给地

蓝润集团红光种猪场

巴中市充分发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100户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培优计划,蓝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全产业项目红光种猪场建成投产;年产65万吨饲料厂、屠宰200万头、年产6万吨肉制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等配套项目已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变种猪、仔猪、饲料来源和猪肉销售“两头在外”的格局。同时,巴中向创新要活力,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实施国企民企入股合作机制,组建市农业投资集团,注资2亿元与民营企业合资新建巴山牧歌公司。打通融资渠道,通过“租赁、入股、收购”等方式,盘活闲置猪场6家,盘活村集体资产建设“共享猪场”4个,带动养殖企业增收致富。拓展营销渠道。支持巴山牧业开发冷鲜分割肉、午餐肉等产品350余个,与顺丰公司合作建立冷链物流配送机制,建成终端直营店、销售专柜58个,产品直销北京、成都、重庆等地。

新行动:打造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

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穿境而过的巴万高速公路车流如织,这里是巴中青峪猪总部所在地。2月20日,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规模2000头的生猪扩繁场内一派忙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的多重利好,令“巴山猪王”——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贤的信心更足。

一年之计在于春。巴中已确定全年奋斗目标: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2.13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93.8万吨,大力推进生猪产业振兴,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