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养猪的利润(探访牧原养猪“承包”人:有人薪资翻倍,年入30万不是梦)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1月10日

浏览量: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杨桂芳/文

近日,养猪巨头牧原股份因为“承包制”登上舆论焦点,被网络传言为“大规模裁员”。

养猪企业为何施行“承包制”?员工们怎么看待?“承包制”实施后具体情况如何?真的是在裁员吗?对此,顶端新闻记者近日探访牧原部分生猪养殖场,寻找牧原“承包制”陷入舆论漩涡的背后之因。

【“承包人”薪酬翻倍,有养殖场业绩一跃进入集团前五】

周口牧原繁殖场3场的田秋灵,是该场试行养猪“承包制”的第一人。

探访牧原养猪“承包”人:有人薪资翻倍,年入30万不是梦

据田秋灵回忆,今年8月初的时候,繁殖场内部开始调研养殖技工谁愿意尝试一下养猪“承包制”。

听场长大致一讲,田秋灵一下就明白了:这个“承包制”给了自己这样有技术、有想法的人机会。

“我自己一个人本来负责照看2个单元生猪养殖,一个月能拿到1.2万元左右的薪酬,按照我的能力,多负责几个单元不是问题,如果能负责更多单元的生猪养殖,让这些生猪养殖的更好,自己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田秋灵心里有笔账,知道养猪“承包制”和人们常说的“土地承包制”不一样,此“承包制”非彼“承包制”,因为养殖场还是这个养殖场、养殖的各项花费都是公司的,自己就是从单人养猪变成了带队养猪。

她当即就报名,对场长张志伟说:“我可以”。

田秋灵找到了同在养殖场的养殖技工朱同庆、张淼和窦建新,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实验舰队”,负责9个单元生猪养殖,看看“承包制”到底能不能让四人都拿高薪。

“我给他们说了团队这个月要完成的几项养殖目标,问他们能不能干好,是不是愿意听话干好活。”田秋灵说,自己是有信心能干好,但试验承包养殖第一批次生猪时自己心里也有压力,怕技术差的成员做不好,让成员失望,自己带起队来分外用心。

事实证明了田秋灵的选择:在第一个月,田秋灵团队承包批次的哺乳段生猪,21天矫正末重6.24千克,远高于之前的5.8千克,不仅如此,生猪存活率、养殖成本都有了明显变化。

“责任心和积极性提升了。”田秋灵描述团队工作状态变化说,9月份的时候大家的薪酬相比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己当月拿到了将近3万4千元的薪酬,比之前翻了一倍还多,团队其他三位成员的薪酬分别为1.6万元、1.06万元、1.04万元,也比着之前上涨了1000元到4000元不等。

看到田秋灵团队业绩好、拿到的薪酬也高,引起了内部的羡慕:要知道田秋灵只是附近村子里45岁的农家女,她要是每月都赚三四万,那一年下来她能赚小40万元,这在周口市县城十里八乡都难找到她这么高收入的。

大家对“承包”不再犹豫,很快周口牧原繁殖场3场的承包团队,从2个试行团队变成了5个承包团队,另外还有2人跃跃欲试进入备选承包人。这种变化也让该场的业绩直线提升:在承包前该场的综合业绩在牧原集团众多养殖场中占前20%,大约前100名位置,现在成为了全集团前5名。

【系责任的“责任人”和目标的“合伙人”】

周口西华牧原繁殖场15场也是最早探索尝试养猪“承包制”的一批养殖场,该场的养殖技工霍家乐参与了养猪“承包”。

探访牧原养猪“承包”人:有人薪资翻倍,年入30万不是梦

今年26岁的霍家乐其实在2021年才入职牧原,但他有着踏实肯干、目标明确的特质,在组合“承包”团队时,他将各有所长的养殖技工组合一起,团队有人擅长养殖,有人擅长接产猪仔,大家互相配合。

霍家乐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自己所负责的“承包”团队总共有四人,之前每人独自负责照看2个单元生猪,现在是4个人负责照看8个单元生猪。“承包”组合后,人均效率明显提升,养殖的各项指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目前综合指标情况,预计团队个人这个月薪能分别提高4000元到8000元不等。

为何试行“承包”后,业绩会有明显变化?

田秋灵认为提升了养殖能力偏弱的养殖技工技术。

她举例说,在生猪哺乳阶段大家很担心小猪仔生病,有的养殖技工会把精力主要投入到照看小猪上,实际上应该提前预防,提前将精力投入到照看母猪上。

霍家乐则认为,主要是该“承包”方式,提升了每个人的责任心,因为大家是责任的“责任人”和目标的“合伙人”。

霍家乐提到,由于之前繁殖场只有一个段长,要照看24个生猪养殖单元,精力难以周全,自从试行“承包”后,繁殖场分成了3个“承包”团队,团队有一种为自己养猪的感觉,一心就只想养好猪,毕竟养得好,大家工资就能拿得高。“承包”团队责任心更强,干劲更足,同时还能提升“合伙人”的养殖技能,大家共同提升业绩。

周口西华牧原繁殖场15场场长杨柯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这激发了员工的内驱力。

杨柯提到,自从试行“承包”制,原来业绩不稳定的状态快速改变,繁殖场在这批次生猪养殖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批次。

“我们希望未来养殖能实现21天仔猪校正末重达到7千克、成活率达到99%、7天发情率达到100%状态。”杨柯说,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相信团队工资更高、员工更幸福。

【“承包”一词为何引起舆论那么大反映】

明明是公司内部一线团队的协作共进模式,为何用“承包”一词?

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回复顶端新闻记者时提到,“承包”的真实叫法是“内部管理的共创共享激励制度”,但养殖场多在县城,对于一线养殖员工来说,对“承包”一词更为熟悉,因此在公司内部提出“承包”概念只是为了方便员工理解自身责任,便于理解。

“是内部员工管理机制中的一种尝试,并非养殖模式调整。”该负责人说,对于牧原来说,牧原坚持自繁自养的模式没有改变,牧原依然坚持养殖过程中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销售渠道由公司统一把控,养殖场资产一定是公司所有。

据了解,“承包”一词,除了人们会联想到土地联产责任承包责任外,在目前养殖公司中也存在着“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尤其是后者,让牧原提出的“承包”一词推上风口浪尖,被认为是将风险和责任转移给员工,衍生出“牧原股份养殖单场再融资”、“牧原整场进行承包”、“牧原为降低成本,几个人合伙承包牧原的养殖场”等传言。尤其是在试行承包过程中,承包人要缴纳的保证金成为焦点。

对此,牧原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共创共享激励机制目的是引导有能力的员工竞聘接猪饲养更多单元的猪,向内部挖潜,充分执行新技术,支撑把猪养得更好,成本更低,批次利润更大,个人获得更高的批次奖金。目前“承包”仅限于生猪哺乳工段,在其他工段还未试行。

保证金方面,周口牧原繁殖场3场场长张志伟和西华牧原繁殖场15场场长杨柯,在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均提到,“承包”一个养殖单元按照批次需缴纳1000元左右保证金,这笔费用交给公司专户管理,当“承包”团队所负责的生猪批次成绩达标后,公司将全额返还保证金,并有一定的奖励。

周口牧原区域人资负责人提到,对于“承包”团队来说,只有出现单元生猪全部出现极端情况,比如死亡时,这1000元保证金才出现不会退还情况,但会在下一批次的阶段目标达成时再返还给员工;生猪死亡等损失也不需要员工赔偿。另外一线养殖技工除了绩效工资,还有保底基本工资,不可能存在因为养殖成绩不好而扣完工资的情况。保证金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责任感,强化团队成员之间“共创共享,共同发展”的意识。

【探索共创共享,管理也需要“向内求”】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牧原内部注重“元点突破”,认为要解决问题需要“向内求”。

在2023年10月9日,牧原股份开展电话会议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提到,非洲猪瘟之后,牧原逐步对猪舍进行升级,并创新智能化设备,最终形成现在的空气过滤猪舍,在硬件层面为打通疾病净化等技术路径打好基础。但在具体应用上,由于执行不到位,也造成了一些非必要损失。2022年之后,牧原重点聚焦疾病防控的技术路径,如何运用好猪舍和设备成为关键点。

今年上半年,牧原从技术元点出发,打通了各项疾病技术路径,经过利润成本空间测算,养猪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空间还很大,需要全员快速落地新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牧原探索与优秀员工共创共享的激励机制,保证新技术充分落地执行。

也就是说,共创共享激励机制目的是引导有能力的员工竞聘接猪,饲养更多单元的猪,向内部挖潜,充分执行新技术,把猪养得更好,成本更低,批次利润更大,个人获得更高的批次奖金。

业内人士认为,牧原所说的“承包”的办法更像企业内部的分组责任管理,当前不少企业中会采用老带新、团队负责制等办法,这在管理学上并不是新事物,但牧原在如何让企业运转更加高效、高质的激励制度探索值得关注。

作为一个有着14万名员工的企业,如何发掘出有才华、有干劲、有冲劲的优秀员工,带动更多员工进步和成长,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并在这个过程成就自身,是牧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我国当前走在要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

在今年牧原开放日活动上,牧原提出“生猪养殖成本还能进一步挖潜600元”。

这样的目标下,牧原希望通过内部管理的共创共享激励制度,提升落实质量和效率,对于行业来说,不妨说是“牧原向前一小步”的探索,对于行业来说大可不必“惊诧一大步”。

正如对于网上关于“养猪承包制”汹涌而来的质疑声,在试行该制度的养殖场中很多员工们没时间关注。

上述养殖场场长张志伟说得明白:“忙着赚钱,根本不知道外界发生了啥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