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产业(中国养猪产业探析:迎接微利时代的洗牌与挑战)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1月10日

浏览量:

作者:孙波

自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以来,中国养猪业经历了从暴利到亏损再到微利时代的变革,尤其是2023年,养猪业一直处于低谷。相关数据显示,猪价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进入亏损状态。迎来2024年的第一天,猪价并未出现大范围的上涨。本文将深入剖析生猪市场的现状、大型养殖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产业如何迎接微利时代的展望。

中国养猪产业探析:迎接微利时代的洗牌与挑战

养猪从业者的困境

自2021年以来,生猪养殖企业的生存状况变得越发困难。除了在2022年4月到10月期间生猪价格维持了6个多月的上升趋势外,其余时间价格一直徘徊在周期底部。2023年平均猪价在14—15元/公斤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本轮周期亏损期超过了15个月,而当前猪周期也并未出现结束的征兆。

大型企业的扩张陷阱

正邦科技易主案例揭示了大型养殖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面临的陷阱。许多猪企在猪价高峰时期进行了大规模扩展,一些非养猪企业也纷纷进入养猪领域。当时不少行业人士都担心一旦猪价下跌会带来风险,但大猪企并未认真对待。

很多养殖散户对正邦的操作一知半解,认为大猪企头脑发热。实际上,这些企业是通过高薪挽留员工,以此要求员工为企业努力,扩大规模以占据更大市场份额,争取更多资本的青睐。然而,环境变化太快,使战略出现误差。

其实很多企业的做法与正邦相同,只是正邦是第一家倒下的养猪上市公司,我们认为未来大猪企依然坚持执行“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的战略规划,致力于通过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来实现战略目标,所以在当前市场状况下,供应超过需求的局面不太可能发生改变。

产能去化的难题

结束当前养猪周期的关键在于产能去化。但由于现实原因,大型企业很难主动降低产能。剩下的养殖散户主要服务偏远地区,大猪企无法覆盖这些地区。目前散户占比已经缩减到32%,对猪价的影响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大猪企为了获取更多资本的青睐,必须扩大产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这类似于当时的网约车竞争,企业通过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当成为市场主导者后,再提高价格。

金融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生猪期货上市以来,主要用于对冲低猪价。然而,生猪期货主要服务较大型猪企,导致这些企业能够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一些猪企过于倚重期货市场,轻视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金融资本的盲目介入加速了生猪规模化的进程,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存在的调控机制失灵。当前金融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希望通过对冲等方式获取高额利润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所以我们认为生猪行业的微利时代已经不在局限于现货市场,金融市场的高盈利时代也已经结束。

迎接微利时代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养猪业步入微利时代,生猪养殖行业势必需要通过产业链的升级和精细管理来寻求更多利润。企业在不断优化生产成本的同时,必须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增强成本竞争力。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等企业在机构调研中明确表示,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管理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是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

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生猪产业已经迈入微利时代的事实。面对市场的巨变,各大猪企正在经历巨大的挑战,而养猪从业者亦应深刻审视自身实力。因此,我们认为各大猪企将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以实现各个环节的盈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