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马的男人能养猪吗(马身猪简介)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4月26日

浏览量:

马身猪《Mishen pig)按体型大小分为大马身猪、二马身猪和钵孟猪。

一般情况

(一) 中心产区及分布

马身猪是山西地方品种,大马身猪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的边远山区;钵孟猪产于平川地区,现已灭绝;二马身猪遍布于山西全省,尤以丘陵山区为多,如山西北部的神池、五寨、灵丘等地。目前,马身猪中心产区位于山西省北部,集中于大同、忻州地区。

(二)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马身猪主产区山西西北部地区位于北纬 34°-40°、东经 110°-114°,海拔最高 3058m、最低45m,属华北黄土高原的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 6.8摄氏度,无霜期 100 - 120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0~2900h。盛产玉米、谷子、马铃薯、莜麦、大豆、高粱等早作农作物。

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 品种形成

产区地广人稀,闲散土地较多,群众养猪多采用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马身猪就是以当地农作物及其副产品作为主要的饲料来源,经过长期的适应,形成了耐粗饲、杂食性强的特性,在高寒、低营养水平下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在较艰苦的条件下培育而成。

(二) 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 年马身猪有两个较大群体,一个是大同市种猪场马身猪保种群,有基础母猪 150 头、公猪15 头。另一个为吴丘太白山区保护区,有基础母猪 20 头、公猪5 头。其他地区零星饲养约 200 头左右。

20 世纪 60 年代前,山西省各地及周边地区普遍饲养马身猪。到 70 年代,由于大规模的杂交改良,马身猪的数量急剧下降,在农户饲养的猪中几乎找不到马身猪的足迹,使其濒临灭绝。1974 年在山西农学院张龙志教授的呼吁下,有关单位深入山西省宁武、期州、繁峙、五台等地收集马身猪母猪 24 头、公猪4 头,在大同市种猪场进行保种繁育。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种群数量一度发展到基础母猪 80 头、公猪 16 头,后备母猪 150 头、公猪 20 头的规模,并向其他国营保种场提供一定数量的后备种猪。

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 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马身猪体型较大,体质偏细致疏松型,属脂肪型猪种。全身皮、毛为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头形粗重,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粗而长直,面微凹,额部皱纹较深。颈长短适中,背腰稍凹,腹大且下垂,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尾根粗,尾尖稍扁。乳头7~9对,排列均匀。


马身猪简介

马身猪母猪


马身猪简介

马身猪公猪

2.体重和体尺 马身猪具有早熟和生长发育快的特点。2006 年山西省畜禽繁育工作站、山西农业大学、大同市畜牧局对大同市种猪场马身猪保种群的成年猪进行了测量,成年猪体重较 1980 年稍有提高 (表 1)。


马身猪简介

(二) 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马身猪性成熟早,公、母猪在4 月龄左右、体重 25 ~35kg,就有发情表现。据大同种猪场 1980 年对大马身猪产仔数统计,初产母猪窝产仔数 11.4 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 13.6头。二马身猪经产母猪窝产仔数 13.30 头。保种类型基本为二马身猪,2006 年统计其产仔数有所降低(表 2)。


马身猪简介

2.育肥性能 2006 年大同市种猪场对马身猪进行了育肥性能测定,日增重与 1985 年比较,略有增加,见表 3。


马身猪简介

2006 年山西农业大学与大同市种猪场联合对肥育猪进行了洞体性能测定,与 1985 年数据相比差别不大,见表4。

马身猪简介

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大同种猪场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承担马身猪的保种工作。从2002 年开始在阳高、天镇、广灵、灵邱、繁峙、五台六个县的偏僻、高寒山区建立马身猪产地保护区,把一部分马身猪放回到这些地方的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合同,饲养户每三年为保种场提供一头马身猪,其他时间可无偿利用马身猪进行杂交。马身猪作为黄淮海黑猪的一个类群,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 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 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在对马身猪进行保种的同时,大力开展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继利用马身猪在 70 年代培育出山西黑猪、80 年代培育出太原花猪。利用大白猪与马身猪进行了二元杂交试验,杂种后代优势明显。

马身猪简介

马身猪群体


品种评价

马身猪具有适应性强、抗寒性能突出,繁殖力强、母性好,耐粗饲,早熟易肥,肉质细嫩、鲜美,杂交配合力强等优点。缺点为生长发育较慢、瘦肉率低。今后要加强纯种保护,扩大群体数量。

关注我,每天更新“猪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