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动员养猪(平顺县白建林:“养猪达人”变身村民致富带头人)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4月18日

浏览量:

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24日电(秦爱国 通迅员 秦风明)家住山西省平顺县青羊镇峈峪村的白建林,今年47岁,外出务工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砺,造就了他吃苦耐劳、执着上向、懂得感恩的崇高品格。从一无所有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当猪司令,再到脱贫攻坚的致富带头人,白建林十几年如一日,激情创业、勤奋耕耘,用智慧和双手、拼搏和汗水,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乡亲走上致富路。

平顺县白建林:“养猪达人”变身村民致富带头人

做命运的“逆行者”

初次见到白建林,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姿,鼻梁上架着的黑框眼镜为他增添了一些儒雅的气质。这样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和养殖业联系到一起。

白建林出身贫苦。父亲是革命伤残军人,丧失劳动能力。他高中没毕业就步入社会打工,2003年回村创业,和朋友搞起养猪。可是命运乖舛,刚刚起步就遇上养猪大滑坡,猪肉市场萧条,生猪卖不出去,每天入不敷出。面对困境,朋友吓跑了,同伴散伙了,亲属也劝他赶快改弦更张,另谋生路。白建林是个生性倔强的人,艰苦的童年磨炼了他的意志,也铸就了他的胆识。他说:“我不信猪肉从此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市场只能淘汰企业,绝不会淘汰养猪行业,我要做个养猪路上的逆行者!”他讲求诚信,借钱还了朋友的合伙股本,收拾起烂摊子,在扶贫基金会资金的帮助下,重新开始艰难行程。跑市场,赊饲料,托关系,求借贷……困难一个个被他踩在脚下,藩篱一个个被他跨越。果然,阴霾过后是晴天。2006年夏,终于迎来了养猪业的春天,他收获了艰苦后的回报,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成功只为顽强者放行,只要能闯过难关,就是胜利!”

2011年,在扶贫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建林注册成立了平顺县隆森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什么样的厂房、养量多少合适、如何防止因疾病和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带着这些疑问,白建林不仅多次前往外地学习,还找来了有关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他做好各种疫病防治、圈舍消毒、定期驱虫等专业养殖方法。很快,勤奋好学的白建林便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养猪法”,养殖产量逐渐增长,公司也在他的带领下步入正轨。

平顺县白建林:“养猪达人”变身村民致富带头人

科技致富不忘乡亲

“一花独放不是春。应该想办法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为能带领村民脱贫,白建林开始帮助村民发展养猪业。缺乏技术,他去教;没有饲料,他给赊;寻不到销路,他代销……他还垫钱、垫药帮助防疫,转托关系活动养殖资金。到2007年,村里的养殖户从1户发展到50余户,年出栏生猪可达3000多头,养殖户人均增收1万余元。

村民靠养猪走上致富路,峈峪村成为平顺县小有名气的养猪专业村,白建林也成了受人追捧的养殖经销人。但他依旧没有歇步,他在想:村民虽然开始靠养殖致富,但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元的养殖方式很难和市场风险抗衡,只有团结起来搞规模养殖,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再者,单纯搞养殖挣钱空间有限,如果让村民都学着搞经营,带活社会养殖,村民们才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平顺县白建林:“养猪达人”变身村民致富带头人

2009年,白建林当选为峈峪村村委会主任,在他任职期间,他动员村民团结起来,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在村外建集中养殖场。场地的扩大,不仅可以搞养殖,还可以搞经销,而且能消除养猪对村内的污染。在他的申请下,村委给村民无偿提供土地、无偿平整场地、无偿通水通电、补助建设费用、帮助贴息贷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建设,自主经营。很快,一座排列整齐、格式统一、美观大方的规模养殖场在村外落成,当年就获得赢利,年销售生猪近4000头,创收400多万元。

紧接着,他们又向外拓展,把服务的触角伸向周边乡村,甚至相邻的潞城区。白建林时常对村民们说:“我们向外发展,目的是共同富裕,方法是诚信服务,只有诚信才能赢得人心,只有服务才能迎来朋友。”

白建林带头买了收猪车,四邻八乡为散户们收猪。有的山庄道路难行,白建林就用小三轮车,甚至肩扛人抬地去收猪。诚信赢得万民心,他们的朋友越来越多,货源越来越广,到2012年底,年经销生猪已上万头,营业额1000多万元。

白建林深知,如今的社会是知识社会,要想让养殖者、经营者与竞争激烈的市场接轨,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不断接受新知识。为此,他开始办培训班,还自己出钱请老师,本村和外村的,甚至外县的都可以免费参加。这样的培训每年会举办五六期,每期学员人数可达100余人。

据统计,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已有100多期,受培训者约达5000余人,培训资金40余万元。

2013年的一次培训,白建林还特意邀请来中国畜牧养殖网的高级讲师,传授当前最先进的养殖技术,来自全县12个乡镇的养殖重点户、80余人纷纷前来学习。

“白主任一直无私帮助我们,我们要好好跟着他学习,不断把养殖和经营市场做大、做强。”虹梯关村养殖户常平说。

做大做强养殖产业,让更多人受益

“要想不被淘汰,必须跨越到新的领域,养猪业也是如此。” 2018年初,白建林外出学习考察后,在离村3华里远的北山沟特意选择了一块生态屏障好,空气新鲜的地方,占地60亩,投资80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智能化设备,将传统的养猪场转型为新型智能化养猪场。

白建林介绍,“新型智能化养猪”主要是引进了一套数据化系统,这套系统能直观地看到种猪的防疫、进食量和体重增长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有效地保证每头猪每天的采食量;猪生长性能测定装置可以实时检测到猪仔的生长状况。同时,还可以了解到猪场每个人员所负责母猪的生产成绩。

笔者在现场看到,猪场里共有16座厂房,每座厂房内都设有独立的猪栏,每头猪也都设有独立的编码。厂房的顶部是由一种特殊材质制作而成的保温顶,在白墙白瓦的猪场外还有一座巨大的给料设备,饲料就是由此通过管道自动输送到场内。

这座养猪场几乎没有异味,粪便清理往往是养猪场最为头疼的问题。但在这座新型智能养猪场中,猪粪会自动掉进隔层,由机械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更方便的是,上述所有环节基本可以通过几个按钮实现控制,而整个猪场的员工只有10人就可完成所有操作。

新型智能化猪场开业4年来,从开始引进加拿大长白、大白、杜洛克等优质母仔猪500头,到目前年出栏仔猪1.2万头,母猪和种猪2000头,实现年产值达到了3000余万元。

去年周边不少猪场感染了非洲猪瘟,所有现货全部清场,造成了巨大损失,而白建林的猪场却从来没有感染过猪瘟。他说:“我的猪场本身天然屏障好,生态环境优越,加上我们防疫做的好,有专业转运车,加工资提高养猪人员责任心,才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6月,白建林又到长子县鲍店镇东街村承包了一个名叫天喜养殖场,投资十几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安排剩余劳动力20人,目前已出栏育肥猪4000多头,远销云南、四川等地。

去年10月,白建林还与平顺县小赛村一个叫平顺县康禾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法国法系大约克品种200头,试验成功,目前已出售种猪400余头,收入80余万元。养殖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让更多人养猪致富。

民心是杆秤,公道在人心。由于白建林的为民和务实,至今他已连续四届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去年并村,三村并为一个村,他又担任老马岭村副主任。他没有辜负村民的期望,上任后就着手改变村容村貌,加快公益基础设施建设,让一直吃旱井水的白草坨庄百姓吃上了自来水,为红公庄解决了用电难题,改造更新了5千多米峈峪村输水管道,修通了2千多米的田间机动车路,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和活动广场,免了全村人的吃水费用,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白建林还依托养殖业,开始设计生态建设蓝图,在村口竖起生态农庄招牌,着手现代农业建设。在市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他铺设4300多米管道引水上山,在山上建设调节水池,使200多亩干石山地实现节水微灌化。他还自己垫钱把山上的土地全部流转回来,统一种上优种核桃树,树中间种花椒芽菜,地边全部修了道路,可以车来车往。目前,全村经济林收入也十分可观。

今年开春,白建林又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成300亩连翘种植基地,不仅转化了猪粪,还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渠道。

每年敬老节白建林都要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米、面、油等福利,年关为每户每个老人发3斤猪肉,至今已坚持10年,村里组织文艺活动他都要捐款支持。

谈及未来,白建林表示,科技和信息是农民致富的两只翅膀,下一步,他要试着搞“养猪期货”,让养猪农户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并引领大家搞生态立体农业,真正把家乡建成和谐幸福的家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