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养猪场-河南泌阳:红色村庄焕新颜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2月23日

浏览量: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黄向阳 实习生 夏军 通讯员 陈远志 杨华东)因红色历史而名扬的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和邓庄铺村,近年来,红色旅游蓄势待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农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充满活力,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气象。焦竹园是一座被桐柏山余脉环抱的小山村,位于泌阳县东部的铜山乡。

河南泌阳:红色村庄焕新颜

古朴沧桑的鄂豫边革命纪念馆,位于焦竹园村的泌水河河畔。这是一组青砖黛瓦、流檐翘角的明代建筑群,占地2800多平方米,分西院、东院和东偏院,院内草木葱郁,院外竹海碧翠。2000年10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春季节,记者来这里探访,目睹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艰苦卓绝的岁月——80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共鄂豫边省委机关所在地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驻地,以此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为南方八省15块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每年前来参观瞻仰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焦竹园是‘小延安’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为竹沟成为中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委机关迁驻竹沟后,焦竹园曾作为招兵处,在保障中原抗战、人员输送、物资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泌阳:红色村庄焕新颜

近年来,焦竹园村将红色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依托自身红色资源及周边红色景点,不断开发新的红色培训课程。着力打造“责任田”,搭建起党性教育互动式“实地课堂”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掘本地红军游击队等特色红色文化,将本地乡村特色和“红色名村”建设主线紧密结合,形成红色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焦竹园农林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开发葡萄产业基地,扩大葡萄基地种植面积,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也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焦竹园农林业专业合作社项目为村内16户困难户带来了收入,仅产业分红,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还为数十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容村貌也有了大的改观,村村实现路路通,安全饮水到户率百分之百,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如今,行走在焦竹园村的乡间小道上,只见户户院落干净整洁,路边栽花种树,红味十足的墙画引得路人驻足观赏。“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夏枯草、丹参等特色产业种植,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200余亩。村里不但有可存栏400头夏南牛的养殖基地,还有养羊育肥场、规模养猪场等20多个。”焦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张铮告诉记者,特色种植、养殖,现已成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抓手”。

河南泌阳:红色村庄焕新颜

据了解,焦竹园村正在绘就新的蓝图,将进一步利用焦竹园村的资源优势,把焦竹园革命圣地打造成为一张红色文化旅游名片,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进而打造焦竹园“红色旅游村庄”,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全面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从焦竹园村往南不远就是另一个红色村庄邓庄铺村。根据《泌阳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邓庄铺是高邑保管辖的十三个铺之一,很早就是泌阳到确山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商贸一度很兴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邓庄铺成为鄂豫边早期革命活动的中心,为建立以竹沟为中心的抗战基地打下牢固基础。

河南泌阳:红色村庄焕新颜

村西南的一棵古槐树,已经历经数百年,它见证了当年红军游击队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1937年,就是在这棵古槐下,召开了著名的邓庄铺会议。

河南泌阳:红色村庄焕新颜

如今的邓庄铺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年的会议旧址附近,现在建起了一座宽敞整洁的红色文化广场,各种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一应俱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宣传墙十分显眼,新改造的沿河护堤工程整齐美观,一处处干净整洁的民居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漫步其中,让人心情无比舒畅。

河南泌阳:红色村庄焕新颜

“邓庄铺要进一步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有利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好红色资源,持续加大农村人均环境整治力度,打造四美乡村样板,大力发展景区、红色旅游的同时,积极与绿色采摘游,农家游相结合。深挖旅游产业链,发展下游延伸产业葡萄酿酒、农家乐等产业项目,把邓庄铺建设成一个集红色旅游、景区旅游,绿色采摘游、农家游的新型旅游基地。”采访最后,邓庄铺村支部书记徐远召说。

(映象网驻马店新闻热线:0396—3599908,投稿邮箱yxwzmdpd@163.com。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037196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