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养猪厂-“营养餐”智能投喂,“找对象”电脑匹配……洛阳90后海归回乡当“猪倌儿”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2月20日

浏览量: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通讯员 冯青 孔洛宜

核心提示丨“空调房”冬暖夏凉,“营养餐”智能投喂,“找对象”电脑匹配……不好好读书,就回家养猪,这句儿时经典的劝学句式,被一个个“新农人”打破,来自洛阳市新安县的“海归”邓骁便是其中之一,曾在加拿大读书的他,回乡当起了“猪倌儿”,用科技加持养殖业实现了产业升级。

“营养餐”智能投喂,“找对象”电脑匹配……洛阳90后海归回乡当“猪倌儿”

海归“猪倌儿”带领公司拿了40多项国家专利

不再“脏、乱、差”,满眼尽是干净、先进、智能的自动化设备,近日,走进位于新安县青要山镇的河南省春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扩繁基地,记者对养猪场的传统印象被颠覆。

“下个月首批种猪崽就要出栏,意味着总产能在老厂区基础上提升30%!”通过实时监控,该企业总经理邓骁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今年4月刚刚投产的新基地,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养殖扩繁设备,可实现每年出栏5万头种猪崽,为全市乃至全国源源不断输送优质种猪资源。

邓骁介绍,这家公司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末,父亲邓云昌承包的一个倒闭的养猪场。2011年,邓云昌投资1200万元,直接从英国引进高品质曾祖代原种猪。

回农村,大有可为。2014年,在加拿大学习市场分析学和人力资源学的邓骁,被父亲反复劝说,终于决定毕业后回乡做起了“猪倌儿”。

从业务员做起,在一线奔波的邓骁,看到了传统养殖业的现状,萌生了科技赋能的想法。他招聘了50名畜牧兽医毕业生、3名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及32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投资建设河南省英系原种猪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种猪品种基础上开展本土化自主育种,累计获得40多项国家专利。

巡检机器人成全天候“育种师”

种猪位于生猪产业链的最前端,号称“猪芯片”。“猪芯片”培育得如何,直接影响“子孙后代”肉猪的成本和质量。邓骁介绍说,他和技术人员探索“人工智能+种猪培育”的自主技术,实现除配种、繁殖、转舍等环节外的无人化管理,打造“猪脸识别”认证体系。

坐在50公里开外的南李村镇刘邦村扩繁基地中控室,通过大屏幕,青要山镇养殖现场一览无余。移动的巡检机器人,成为企业全天候作业的专业“育种师”。

邓骁介绍,依托巡检机器人,不仅可以探测室温是否适宜,还能通过检测猪背膘厚度来判断猪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可以通过识别猪行为和性状等,自动制订定向配种方案。

正是靠着“人工智能+种猪培育”的自主技术,该公司在青要山镇、南李村镇两个基地年产20多万头种猪崽的扩繁产能,仅需约50名技术人员即可实现,规模、品质、自动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眼下,春天农牧扩繁的种猪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和福建、广西、江西等10余个地区,年产值达1亿元,还通过加入“一村一业”的精准帮扶,带领洛阳市及周边大量农户和生猪养殖场走上致富路。

“营养餐”智能投喂,“找对象”电脑匹配……洛阳90后海归回乡当“猪倌儿”

“回到乡村,我的人生舞台更宽广了”

今年33岁的邓骁是土生土长的新安人,“在加拿大的生活虽然安逸,但回到洛阳,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邓骁说,为家乡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我才青春无悔。

自己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邓骁也不忘乡亲们。他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承包村民土地、安排合适就业岗位、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养种植免费培训等方式带动当地及周边村民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切实让村集体变富、村民共富。

“我们除了为花沟村、刘邦村1000多亩土地的租金外,还提供50多个工作岗位给村里合适的人,给他们带来另外一份收入。”邓骁说到。

在邓骁的带领下,春天农牧还为改良当地及周边生猪品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等工作出了一份力。“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自己的舞台更宽广了,目标也更明确了,那就是带领乡亲们继续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去振兴我们的乡村。”邓骁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赵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