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养猪-四川阆中:“玉带”画入方斗山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2月19日

浏览量: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6月4日电(李力可、李双早)崇山峻岭间,施工车辆的进出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趁着酷热未至,赵家山上,施工队员们正忙着铺浇水泥、硬化路面,打通3组与1组之间全村最后一段通组水泥路。

“再有不到600米,就全连上了,说是本月底就能通行。”脱贫户乔秀兰站在坡上给在外务工的丈夫侯永进每日一报。电话那头,不时传出男人的爽朗笑声,透着即将通路的喜悦。“路通了,好日子还在后头。”这句话侯永进连说了两遍。

方斗山村,是阆中市石滩镇的四川省定贫困村。全村地势呈“川”字形,典型的“三山夹两沟”,且山与沟之间海拔落差超700米。村里人四散而居,险峻的地势,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全村人长久以来过着贫困的生活,出行只能靠双腿。

侯永进一家,世代居于半山腰上,出行或赶场走的是一条下山土便道。“如果沿山而走,肯定安全得多,但一个来回,至少要走6个小时。”乔秀兰说,走土便道,一个来回可节约近4个小时。但是,雨水时节走土便道下山非常危险,稍有不慎,摔伤是常事,但为了省时,土便道依然是村里人出行的不二选择。时间一长,每家每户都在布鞋底打上两个“铁爪”,作为雨天出行防滑的土办法。

上下山尚且如此不易,要致富奔小康,运输买卖更是难上加难。村党支部书记侯朝华说,以养猪这个最传统的增收门路为例,在场镇买了幼崽,只能装进背篓,徒步背上山,养大了,再提前预约,请人上门宰杀,再分批次背着肉下山贩卖。“出行的不便,导致每户人养殖规模不愿扩大,更多的是自给自足。”

2014年,方斗山村人均年收入仅2400元。出行难,像一座大山,压得村里人喘不上气。“真有那么一天,出门不靠脚走,家门前就能通路通车,该有多好。”侯永进心中默念了无数次。

2015年,阆中市纪委与方斗山村结为帮扶对子,帮扶干部入户收集民意,每天都要走上五六个小时。信息表格里,村里人清一色填的是“修路”愿望,也让初尝出行之苦的帮扶干部们感同身受。“不把路修通,我们的帮扶协调工作绝不停步。”至今,驻村第一书记已换了三任,但每一任到岗后,都会许下同样的重诺。

从2015年截至2020年5月,方斗山村累计新修通村路、通组路、通户路、生产便道16.8公里,除3组与1组仍有一段通组路在建外,其余路段全部实现村村通、组组通。

“以前出行全靠双脚,现在出行有了摩托车、三轮车,以前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十几分钟就跑完了。”谈及修路带来的变化,村里人都很开心。“家家户户扩大了养殖规模,重拾原本撂荒的耕地,而且在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村里还建起了晚熟柑橘、柠檬产业园,几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进园务工、流转土地分红等收入显著增加。”阆中市纪委监委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张胜说。

2019年,方斗山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5400元,是2014年的6倍多。侯永进家已摘掉贫困的帽子,依靠在村里跑运输、搞种养殖,家里年人均收入破万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随着经济社会秩序的稳步恢复,侯永进及时加入到村里外出务工的行列。他说,家里事如今一个人就能干完,外出务工能增加收入。和侯永进一样想法的村民还有不少。全家人守着几亩薄田,时间全花在徒步上山下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环绕方斗山村的“玉带”,还会越来越长。(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