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养猪-诏安传统老行当:阉鸡阉猪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2月19日

浏览量:

诏安旧时对传统手艺有个顺口溜称“一阉二补三打”,阉是“阉鸡”,补是“补鼎”,打是“打铁”。

所谓的“阉”,是指割掉睾丸或卵巢的一种去势手术。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撰写过一幅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我想这是对阉割师傅最形象贴切的定义了。阉鸡、阉猪是一门谋生的好手艺,从业者多是男人,他们靠一把刀吃饭,甚是风光。他们不仅阉鸡、阉猪,也阉牛、羊、狗、猫、鸭等,但阉鸡、阉猪较多。

在诏安,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孕妇坐“月子”,鸡肉都是一道佳肴,有着“无鸡不成宴”的说法。但上世纪80年代以前,市场上家禽家畜很少,所以不管农村或县城,家家户户都养鸡。

雄鸡养到一定时候,就要阉割,不然,雄鸡富有攻击性,耗食慢长;阉过的鸡显得安分,还长得快。因此阉鸡师傅的生意很是兴旺。

诏安传统老行当:阉鸡阉猪

阉鸡师傅出门时腰间佩带一皮套,肩上常披着一条毛巾,沿街村吹着铜笛,铜笛奏出的声音清脆悅耳,节奏多变。但我听起来感觉师傅吹的老是“阉鸡阉死阉无事”的笛音。

诏安传统老行当:阉鸡阉猪

家中有鸡要阉的人,听到笛声后就会把阉鸡师傅请到家里阉鸡。阉鸡的工具简单,是刀、撑、丝、勺等。刀实际上是把夹子,长约15厘米,顶端是锋利小切刀,另一端是尖头微内翘的夹子,一物两用;撑是一支约6寸长两头带有铜片弯钩的薄竹片;丝是一支约5寸长的棕丝套;勺是长铜勺。这些工具用一皮套(阉鸡筒)装住,加上一支铜笛,一小包消炎药,就是阉鸡师傅的全部家当。

诏安传统老行当:阉鸡阉猪

阉鸡时,师傅抓住小公鸡,送一勺冷水入鸡嘴,然后把鸡双翅交叉、放倒,踩住鸡脚,右侧向上使其侧卧,在鸡的肋部拔光一撮毛,用切刀切开一个长约2厘米左右的口子,再用薄竹片两头的弯钩搭住切口,使切口张大,用夹子将睾丸外膜分开,再用长勺轻压肠管,即可看见淡黄色的睾丸,然后在托勺的配合下用棕丝套宰器摘除睾丸。切口一般不缝合,但要在切口撒上消炎粉,让切口不感染、易愈合。取出的鸡睾丸是滋补营养佳品,师傅常把它带走。阉鸡时间大约3分钟,如果连续有鸡可阉,师傅一天可以阉上百只,收入可观。

诏安传统老行当:阉鸡阉猪

旧时,阉鸡技术是父子或师徒相传。阉鸡是一门难学难精的手艺,学徒阉第一只鸡,常常近半个小时,最后还经常死掉。所以,一个技术好的师傅,不知阉了多少只鸡,也不知阉死了多少只鸡,才精通了这门手艺的。

当时,阉割师傅多是阉鸡,也兼阉猪,阉猪在诏安的叫法称“残猪”。

小孩上学缴学费,人情世事,置办年货,要是栏里有着一头肥猪,心里就会宽慰许多。小猪仔从圩集上买回来,养到三个月左右,就要阉割,母猪割花肠,公猪割睾丸,阉完的猪,才能更好地长膘。若不阉割,公猪成年发情时,不吃不睡,性情暴躁,挖砖撬石,甚至越栏逃跑;另外,公猪如果不阉割,肉的骚味特别大。而母猪不阉割,一旦发情,就会不停的哼叫,而且长得慢。

阉猪师傅身上可能有种让猪害怕的味道,小猪一见师傅已是胆怯,惊恐地不停后退着。这时,师傅伸出蒲扇般大手迅速揪住了小猪的尾巴,右脚顺势一跪,膝盖压住猪脊背,小猪便动弹不了,只剩下哼哼的叫声。阉猪师傅用嘴叼着刀,等猪没劲了,握住小刀,麻利地用刀在母猪肚子的卵巢处,轻轻划出一条口子来,右食指弯钩插了进去,往里面一摸,一捞,一扯,猪的花肠(卵巢)就到了外面,刀子一割,割掉一小截花肠,剩下的打结,塞回猪的肚里。而公猪则要在阴囊切上一小口,然后把睾丸、输精管等一起挤出来,结扎后再把睾丸切除。整个阉割过程差不多五分钟。

这时候的小猪大概也是叫累了,只是小声地"哼哼"着,师傅把预先准备的百草丹(锅灰)往切口一扣,血止了。阉猪师傅一抬脚,小猪立即站直身子,弓着背,踉踉跄跄夺命地逃走,整个过程既没有消毒,又没有缝线。血糊糊的刀口,不几天也就愈合了。

阉猪师傅用的刀子约15厘米,顶端是锋利的刃口,用来划开猪的皮肤,柄末端带个弯钩,用来钩出猪肚里的“花花肠子”的。

阉牛相对较少,至于阉羊、狗、猫、鸭等就更少。笔者小时候曾在乡下看到师傅在阉公牛,阉牛时要几个成年男子帮忙,先把牛捆好再阉割,整个过程充满“暴力”。

今年50多岁的仕江村沈建荣师傅是为数不多的仍在从事阉割的师傅,他从业至今已几十年,不仅阉鸡、阉猪,也阉牛,是此行业的行家里手。据沈师傅介绍:诏安饲养的牛有黄牛、水牛两种,公牛品种不同阉法也不一样,黄牛敲筋,水牛割丸。阉牛时先用一条绳子绑住牛的一条前腿,然后再将绳子绕缠住另一条前腿,使牛前跪。阉黄牛时,用铁钳柄夹住牛的阴囊与肚子连接的那段,再将两个铁扣套进铁钳柄,用铁锤往里敲击铁扣使铁钳柄收紧,直致被夹住的筋糜烂为止。而阉割水牛则要固定牛头,然后象阉猪那样摘除牛的睾丸。

诏安的阉鸡阉猪起源于何时?笔者查阅县志等未见记载。据本县老辈阉割师傅介绍,民国以前,诏安就有了阉鸡阉猪的行业的存在,他们恭奉华佗为祖师爷。

这与笔者的推测一致。据老辈阉鸡师傅介绍,曾见过一支本地师傅用过的铜笛,笛吹上刻着“雍正3年”的字样,笔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年龄最大的师傅已80多岁,他爷爷也是阉鸡师傅,因此可以推断,诏安的阉割技艺应该在清代初、中期就存在,至于外地的就更早了。

东汉时期华佗的《华佗神方》华佗阉鸡秘法:“公鸡生后二、三月,即可阉割。阉割之前,自朝至暮,宜先令绝食。然后紧缚两翅,置鸡身于阉割台上,台以竹木制之,有枢机能固定鸡身,使不得动。乃于其末一肋骨之前,去毛纵剖之,约寸许,取出其肾子……。”。

明朝朱权编著的《臞仙肘后经》一书,对畜禽阉割谓之骟马、宦牛、羯羊、阉猪、镦鸡、善狗、净猫。由此说明在当时禽畜阉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饲养家禽畜。

早期,阉鸡师傅诏安各区域皆有,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深桥镇的仕江村和岸仕村岸上。活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师傅有:岸上村的沈惠群、沈添月、沈海枪、沈顺舟、沈贵和等,仕江村的沈金水、沈金海、沈武思等,一街的黄茂标、贵茂等,西潭村的吴瑞武、径尾村的径尾师等。目前还在从事阉鸡职业的有沈建荣、沈添才、沈秋海等师傅。

诏安的阉割师傅有两个派系,分为本土(诏安)和外来(广东)。如何区分在于其工具悬挂于腰带的哪一侧,以及哨音。本土派,人数较多,工具悬挂于右侧,哨音为:12 3 | 23 23 21 2 | 2 — ‖。广东派,人数较少,工具悬挂于左侧,哨音为:12 3 |32 10 ‖。

沈建荣师傅是家传手艺,传自他父亲沈武思,至他已从业三代,系广东流派。目前他还有一套完整的传统阉割工具,笔者采访时,他特意将整套工具取出来让笔者观看并介绍:阉鸡使用的撑为双层结构,下层薄竹片,上层一钢片,中间有一个铁环,从左向右滑动来控制撑开的刀口的宽窄。笛子长约15厘米,三孔,其中一侧开两音孔,另一侧开一音孔,笛吹在单孔那头,两孔三音;早期的笛子是铜制的,但后来为取材方便,常用铜或铁的雨伞柄改造。棕丝套杆的取用材料,早期是用两根空心的“莫仔草骨”扎在一起,后来用的是两支空圆珠笔心杆,丝线为棕丝。阉牛的铁钳长56厘米,嘴短柄长,带两个活动的铁扣。这些工具,现在已堪称古董了。

如今,县城基本未见养鸡养猪,乡下也只有个别家庭有养鸡。小型养鸡场,还采用传统手工阉割。大型养鸡场,只需对雄鸡注射雌性激素,或把激素掺在饲料中就可以达到阉鸡的效果。

养猪场饲养多是良种猪,性情比较温顺,生长快。母猪发情一般是半年猪以上,而半年已是猪出栏的时间,因此,母猪不一定要阉割。至于公猪,养猪场一般有自己的技术人员,他们在传统的阉割基础上有所变革,小公猪一般在二十左右天就行阉割,阉刀使用新型可更换刀片的手术刀,阉割后使用抗生素处理伤口。较为先进的大型养猪场则采用安全简便的化学阉割方法,即给每只公猪的睾丸注入适量药液。牛羊养殖场也同理。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的传统的手工阉割生意萧条,仍在维持的是个别老师傅,年轻一代已较少愿意学习此手艺,传统阉割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可能。

其实,传统的手工阉割手艺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着不可或失的作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步被新的生产流程或新的技术所代替,这是必然现象。做为笔者,让后人还知道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技艺存在,这就是完成文章的初衷。

本文来源 | 福建南大门官网 林惠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