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养猪场招聘(阜阳:双目失明的贫困户办起了养猪场)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量:

身残志坚,用来形容双目失明的贫困户刘国田再合适不过了。

脱贫路上,他不愿“等靠要”,而是办起了自己的养猪场,重拾生活的希望,朝着脱贫致富的目标前进。

双目失明,家中陷入贫穷

刘国田今年59岁,家住界首市代桥镇代西村许庙,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10多年前,刘国田可是村里的“大能人”。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钻研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高中毕业后,顺利应聘成为河南沈丘县饲料厂一名业务员。饲料厂倒闭后,刘国田回到家乡创业,他开过小鸡炕房、卖过兽药。日子过得也不错,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两层小楼。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病让刘国田坠入人生的谷底。

2004年的一天,他突然发热,医生告诉他,视觉神经受创,性命无忧但双目将会失明。

刘国田和家人先后前往合肥、北京等地治疗,花费11万多元,基本花光了家中积蓄。最终,刘国田的双眼还是失明了。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这个家庭也迅速陷入贫困。

办起养猪场,寻回生活的希望

刘国田说,为了改变家中现状,儿子前往温州一家模具厂打工。而妻子则守在家中打理田地,并照料他的日常起居。“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废人,失去了希望,万念俱灰。如果不是想着父母和孩子,我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每次擦干眼泪后,刘国田都渴望能重新“站”出来,为这个家尽一份力。

“我眼睛看不见了,但我脑子好使,而且有手有脚。”刘国田说,2014年初,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村、镇干部带来了一系列扶贫政策。镇、村干部知道他有养殖技术,就动员他发挥特长,自主创业。

2016年刘国田在当地村镇干部的帮助下贷款3万元,在家中建起10多个简易的猪圈。接着,他又向亲戚借了2万元,买来能繁母猪,搞起了生猪养殖。“猪饲料都是我自己配,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饲养方法。我利用收音机学习新知识,有时让人用手机下载养殖的知识听,好在都很熟悉,一听就会。”

“我负责技术指导,偶尔加点水,添点饲料,剩下的全是我妻子负责。”就这样,刘国田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并朝着脱贫致富的路上不断前进。

如今,他家养殖了5头能繁母猪、31头仔猪。

不愿等靠要,靠双手脱贫致富

走进刘国田家中,他正坐在院子里听收音机。“我主要通过收音机了解国家大事,掌握市场行情。”刘国田说,如今,生猪市场行情不好,只能保本。但他相信市场是有周期的,会回暖的。

在采访中,刘国田还向记者一一诉说着政府提供的帮助:他和妻子享受低保金832元/月,残疾人生活补贴70元/月,护理补贴60元/月。今年,他又贷款5万元用于生猪养殖,马上还将享有产业到户奖补……

刘国田又告诉记者,“但我不能一直靠政府,我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别人给的只能是锦上添花,自己挣得才心安理得!”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信心,他自强不息办起了养猪场,制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

“我不仅想脱贫,我还要致富!”这不仅是刘国田的心声,也是他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