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养猪大户名录(《灵农往事153》养猪“女状元”——记灵武农场七队饲养员周球光)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1月21日

浏览量:

养猪“女状元”

——记灵武农场分场七队饲养员周球光


《灵农往事153》养猪“女状元”——记灵武农场七队饲养员周球光


周球光,女,汉族,生于1925年10月,浙江东阳人,1960年5月支宁来场,197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分场从事养猪工作。1977年10月出席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学大寨先代会,被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1978年2月出席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场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10月在银川分别被自治区妇联和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81年4月退休。


周球光,千千万万普通女性中的一员,如同茫茫草原中的一棵小草,可在灵武农场,人们都称赞她是一位心地善良、爱猪如子的“养猪女状元”。

生性勤劳

1960年5月,35岁的周球光和丈夫响应党的号召,携带4个孩子从浙江东阳支援宁夏来到灵武农场。她从小受苦,8岁开始放牛,所以生性勤劳,特别能干。来到农场后,先在生产队当不脱产的妇女队长兼生产组长,不仅上班时间带头苦干实干,还经常参加业余劳动。1964年队上成立“红旗”战斗组,周球光担任组长。她心地善良,凡是对集体对他人有利的事,她都主动去做。

她经常帮助单身职工洗衣缝被,队上有青年参军,她就亲自做好布鞋送去,勉励年轻人精忠报国。那几年,周球光年年被评为农场的“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

爱猪如子

1968年,领导安排周球光到畜牧组当饲养员。这时的周球光虽然已是7个孩子的妈妈,但还是毫无怨言地服从组织的决定,愉快地到了养猪场,先是喂肥猪,后来又去饲养母猪。为了养好猪,她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先做好一家人的饭菜,然后便到养猪场煮猪食、背饲料、起猪粪、扫猪圈,样样苦活累活都是自己干,一百多斤的饲料她扛起来就走,一个人要干四个人的活。夏天天气炎热,为了给猪清火,她提上袋子到处拾西瓜皮给猪吃;冬天刚出生的小猪怕冷,她就把它们揣在怀里焐暖。

1968年,她最小的儿子出生才三四个月,一窝小猪也出生了。由于母猪的奶水不够,眼看有的小猪就要饿死,情急之下,周球光就用自己的奶水喂小猪,一连十几天天天如此,终于救活了它们。周球光用自己的奶水喂小猪的事被农场传为佳话,一些年岁大的老农垦至今还记忆犹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球光饲养的母猪繁殖率很高,每年都有一窝产下十几头小猪的高产母猪。不过,也有因配种间隔时间太短、产后累得起不来的母猪。遇到这种情况,周球光就用自己吃的稀饭喂母猪,以补充母猪的营养。

1970年二女儿生孩子难产,二女婿急得没办法跑去找老妈:“咋办呢?”周球光说:“我那猪娃就要生了,你还是去找医生吧!”说着就赶到猪场照顾母猪生产。

周球光在场部参加先进生产(工作)者大会也牵挂着她的猪崽,每天都要步行三十里回分场七队看猪崽。会务组的人晚上查人数时问周球光怎么不见了,其他参会人说:“回去看猪崽了。”可到第二天8点钟开会时,周球光又准时出现在会场。

1975 年的一天,周球光昏倒在上班的路上,被人看见送回了家里,大儿子得知后买了苹果从场部赶回家看望她。小儿子那时才 7 岁,中午放学回家,看见妈妈躺在床上昏迷不醒,以为妈妈不行了,吓得直哭。然而,病成这样的周球光仅仅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坚持到猪场喂猪去了。

胸怀宽广

1981年,56岁的周球光退休了,由于长期在又湿又脏的猪场里工作,常常泥里来水里去,周球光落下了风湿病和心绞痛,退休后有一次在家犯病疼得昏了过去,送到医院住了25天,稍好点就赶快出院,生怕花钱太多了。生育了7个孩子的周球光一个人住着,孩子们其实非常孝顺,都抢着接老妈去住,无奈周球光勤快惯了,待在儿女家里总觉不自在。邻居不熟,她的东阳话别人也听不懂,同时又不愿给儿女添麻烦。最长的一次在四女儿家住了3个月,实在住不惯,就又回来了,用她自己的话说:“还是一个人自由,想干啥就干啥,没有负担。”

她每天早晨六点半出去锻炼,七点半回家吃饭。她房间布置得很简单,没有冰箱,彩电是儿子用过的,唯一的一个沙发是女儿用过的,上面铺的沙发垫子是周球光用穿烂的旧毛衣线头织成的,旧虽旧,但是很好看,处处都可看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美好情怀。不大的院子里种着豆角、辣子和丝瓜,还有两丛韭菜、几棵西红柿,地头上还站着碧绿的三株美人蕉。靠墙根儿有两个铁丝鸡笼,一个里面还挤着一群小鸡,另一个里面还关着一只大母鸡,这都是养着准备给孩子们吃的,下的蛋也都是给他们留着。家里大大小小共二十多口人呢,多么勤劳的老人,多么善良的爱心!

2010年《宁夏日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周球光,不善言辞的周球光边说边从立柜里拿出她的奖状、奖章、荣誉证书给记者看,还有印着劳模名单的《宁夏日报》。只见她又从立柜里取出一堆衣物铺在床上,指着别在衣服上的一枚奖章说:“这就是全国妇联颁发的‘三八红旗手’奖章。”说着就要摘下来,记者急忙劝阻道:“不要取,我到跟前看。”记者走到床边,凑着昏暗的灯光,仔细翻看这枚1979年9月全国妇联颁发的奖章。

看着看着,记者发现了手中衣服的异样:这是三件套,最里面是用白市布做的内衣,中间一件红绸里、蓝缎面,絮了一层纸样薄棉花的棉袄,外面是一件藏蓝缎子罩衣。三件衣服都是手工缝制的,盘着精致的纽襻扣。看见记者疑问的目光,周球光告诉他:“这是送老衣,都是自己亲手缝制的。我今年85岁了,日子不多了,早早准备好,省得麻烦别人。”说着又把自己做的绣花鞋拿给记者看,蓝缎鞋面上绣着两朵红桃花,一朵是八瓣的,一朵花苞,白布鞋底,鞋里衬的鞋垫也是蓝缎的,上绣梅花。一双白线袜也是自己用细手套线织成的,针脚特别匀密。记者问她:“要是火葬,奖章怎么办?”她答:“火化也不要紧,让它永远跟着我做个纪念!”想不到这位老人能够如此冷静地对待人生,用如此平和的心态为自己安排后事,记者心里也升起了无限的敬意。

周球光老人一生操劳,但她快活地做她想做的事。这就是我们的劳动人民,社会就是由千千万万这样执着的普通人组成的,他们是我们社会的基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