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4月26日

浏览量: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王小波这篇倍受推祟的作品,我已经读过好多次了,每次读都有新的感受。

(1)

首先打动我的,是他文字语言表达功夫的炉火纯青。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点感想,如果换作我来写,极易被写得生硬牵强味同嚼蜡。但到了王小波笔下,却写得生活鲜活,读来饶有趣味又发人深省。

这无疑就是文字的功夫。他不仅是长期艰苦磨炼的结晶,更是自身素养修炼的成果。这样的文字对一个写作者,或者是乐于鼓捣文字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楷模。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我们在头条上发表的文字,不是锁在抽屉里的私人日记,而是要亮出来给人看的。

有的是为了阐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的是为了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交流思想。

有的是为了抒发情感,展示才华,充实时间。

有的是利用自己的专长,通过写作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终究要通过文字(语言)来体现。无论你的主题有多么高大上,你的思想有多么高远深遂,唯有文字写得好,才能引发阅读的兴趣,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写得不好,读者看几眼就扔在一边,统统都是白搭。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所以,前提是要首先提高自身的文字水平,这既是最主要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而王小波的文字无疑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一个难得的免费的学习教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2)

其次,打动我的是他的哲理深度

对王小波这个人,我是没资格评价的。

他过去没有被主流文坛接纳,现在也没有官方定论。所有对王小波的赞誉都来自民间,是民间的爱戴和推祟使他有了前所未有的声名。

出版商大概是从中看到了商机,才大量推出他几十年前的旧作,尤其是这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这到底是一只什么猪呢?

这是一只肉猪,也是一只公猪。

但是它既不兑现肉猪的功能,也不履行公猪的职责,而是吃饱了就东游西逛,甚至跳过一米高的猪栏,跑到猪舍顶上晒太阳,学汽笛叫,学拖拉机叫。

它学得很像,闹得糖厂的工人听到它的笛声会误认为是下班的笛声,下地干活儿的人会以为到了收工的时间。

它或许也学过说人话,但终究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恐怕就可以和它倾心交谈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对它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当然要受到制裁。但当手拿绳索刀子的人们围上来时,它与人们兜了几个圈子,瞅空子一头撞出去,潇洒地跑得无影无踪。

我对它不止是喜欢,而且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的现实,把它叫作“猪兄”。

可见当时的王小波还不到二十岁,是个到云南插队的知青。喂猪养牛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真实思想的反应。

每当我读到这一句时,总会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黑色幽默吧!

最后猪兄终于成了一头野猪,当我在甘蔗地里再见到它的时候,它已长出了獠牙。它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就是这样的一只猪,作者到底要说明什么呢?

对生活做出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是设置自己。

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是斗鸡,后者像些母猪。

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到这里,每一位读者都会品出这篇哲理散文的意蕴。作者的写作宗旨也便清晰起来。

依我浅陋的艺术鉴赏能力来看,这里表面写的是猪,又何尝不是现实中的人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不同的是,现实中的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猪兄”和它的作者却在努力实践着。这种特立独行的观念,在作者身上已经变成了现实——辞掉大学里的教书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3)

再有,是我读书后的一点感悟。

读王小波的作品,使我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字里行间分明是在阅读作者本人。

前面说过,以我浅薄的学识,是没有资格对作者加以评价的。但又无时不被他看似平淡却饱含哲理的犀利文字所折服。

一个人写点文字并不难,难的是文字里蕴含的深度和广度,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其缘由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思想却不愿说出来,于是写出来的文字便言不由衷。

二是没思想也没内容,只能流于干瘪空洞枯燥乏味。

三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出来的文字四不像,害得读者去猜谜。

这样的文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看得还少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而王小波却恰恰相反,他运用艺术的文笔,圆润的语言,不慌不忙地娓娓道来,读着醇香绵延,回味无穷。

由此可见,同样是在写文字,写作的初衷和方式方法却大相径庭。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从人们对作者的爱慕和推祟来看,这个问题显然已经有了答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想必是应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老话,也许是应了天妒英才这句俗语,王小波在四十多岁正值盛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庆幸的是,他人虽然走了,却把珍贵的文字和独立思辩的思想留给了后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既然如此,就用他夫人李银河老师的话来作个总结吧。

小波在一篇小说里说: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看。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和幸运就是挑了小波这本书。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我从1977年认识他,至1997年与他永别,这20年间我看了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

作为他的妻子,我曾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失去了他,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小波,你太残酷了,你潇洒地走了,把无尽的痛苦留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

虽然后面的篇章再也看不到了,但是我会回过头反反复复地看,这20年永远活在我心里。

我相信,小波也会通过他留下的作品,活在许多人的心里。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

我最最亲爱的小波,再见,我们来世再见。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再也不分开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