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司合租养猪赚钱吗(金融街仨95后的“平行世界”:有人月薪3万,有人群演日结)

来自:猪之家  |  2024年04月22日

浏览量:

金融街仨95后的“平行世界”:有人月薪3万,有人群演日结

A同学,“985+港大 ”金融硕士,去年毕业后被中字头券商校招,进入投行体系,月薪3万+,一年时间跑遍了小半个中国。

B同学,考研与北京211高校失之交臂,调剂到一所普通高校,金融硕士毕业后,放弃国有行省分OFFER,在民办高校当辅导员,月薪几千。

C同学,比A、B小一岁,四年前毕业于东北一所民办高校,金融本科,学生会干部,辩论赛冠军,北漂两年,换过了多份工作,灵活就业中。

9月底,A同学来总部出差,住在金融街五星酒店,邀好友B“合住”。A苦于投行压力,想去银行;B同学忍着高校的“无聊”,想回金融圈。

这一天,C同学也在金融街“游荡”,从上一份科技媒体离职后,他一直没能稳定下来,群演、小时工、快递、宠替。只要来钱,啥都干。

这是金融街上的“平行世界”——3万月薪的A“卷”在高大上的金融圈;几千块的B仰慕着大北京的流光溢彩。

而家庭出身和学历背景最不起眼的C,每天乐呵呵地体验着灵活就业的五光十色,“大不了回老家,跟老爹养猪去”……

1、夹层里的B同学,“望得见,摸不着”

B同学,是我一个远方亲戚,打他上小学高年级,我就认识了。

初中寄宿、高中省重点,大学省一本,研究生跨校跨专业,差零点几分,与北京一家211高校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一所普通高校:金融专硕。

去年,疫情肆虐,全班同学就业奇差,人高马大的他,早早就被一家国有大行省分行录用。

但他却无心去银行报到,临了、临了还是和对方“毁约”了,去了一家民办高校当辅导员,月薪只有几千块。

“当时想的挺简单,学校不像公司,压力小,业余时间还可以看看书,兴许还能再考个博士……”他说。

金融街仨95后的“平行世界”:有人月薪3万,有人群演日结

等进了这所学校,他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疫情期间,学生进校、返校、健康状况,都是头等大事。

学校要求,辅导员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籍贯、宿舍、长相,甚至同宿舍的姓名,都要记得分毫不差。

好在,他天生聪颖,这些事情对他而言,都是小CASE。

一转眼,他在这家民办高校待了整整一年了。他当初的美好设想,早已陷入到了学生管理的冗长,他想重新回归大城市的金融圈。

之所以有跳槽念想,一是想挣得多一些,二是距家也更近一些。

几个月前,北京一家公募基金市场部负责人,让我推荐人选。

我第一个就想到了A同学,谁知简历还没有发来,对方就连连摆手说:“不好意思,学校必须985,这是领导的硬性指标,口子很难开!”

2、人人羡慕的B同学,在投行圈“泯然于众”

关于B同学的基本情况,我都是从A同学那里听到的。

他们俩打小就认识,虽然自从上了高中之后,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就花开两朵,但丝毫并不影响多年的兄弟情深。

高考那年,B同学以全市前几名的成绩,被上海一所名校录取,当时的专业还不是最热门的金融学。

几年后,他被香港一所大学录用,才勉强和金融沾了个边。

2022年夏天,新冠疫情放开前最后一次校招。他过关斩将,被一家中字头券商校招,而录用的部门,也是他们最王牌的投行体系。

金融街仨95后的“平行世界”:有人月薪3万,有人群演日结

“他这次来北京,一是来总部开个会,二是想见见老同学。”A说。

趁着在北京逗留的机会,他和多日未见的A见了个面,互诉毕业后第一年的职场趣事和酸辛。

原来,A同学仰羡的金融局中人,也有他们不为外人道说的烦恼。

投行的工作很忙,压力也很大,身边个个都是名校毕业,每个人的出身都非常显赫,即便相比高中同学,A同学已经是他们羡慕的佼佼者,但放在金光闪闪的券商投行圈,他只能泯然于众生。

几年前,我曾代表母公司XX金控,参加过中投体系的运动会和电影节,才真正领略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认知颠覆。

比如,两年一度的运动会,有一个拔河项目,我所在的正局级的金控队早早被淘汰出局,而进入决赛圈的一支队伍,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集训了,教练是专门从内蒙古请来的。

再比如,有一年的微电影节,我有幸被母公司聘为顾问,最终只获得了一个精神鼓励奖,而最终获胜的微电影,来自一家中字头券商,在《流浪地球》还没有上映前,我现场观影的体验,用“震撼”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据说,那部太空题材的微电影,光制作成本就在数百万,而XX金控的制作成本,连十万都不到。

3、主流之外的C同学,大不了回家“继承家业”

在A、B两位同学,约在金融街重逢的那一天,合租在东五环外的C同学,恰好也路过金融街。

他比他俩小一岁,民办高校金融学本科毕业后,就早早进入了社会,今年是他走出大学校园的第四年。

前两年,他在老家和南方晃荡了两年,2021年才来到了北京。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疫情第一年,曾在香港公海一个游轮上,当过半年的服务员……”两周前,我请朋友去平谷金海湖玩,顺便带上了他,打牌的时候,他不经意地说起毕业后的经历。

我和他,同在一个“真人故事”群。很多群友,都会分享自己的故事,但每当轮到他发言,群里就顿时鸦雀无声了。

金融街仨95后的“平行世界”:有人月薪3万,有人群演日结

半年前,我和他认识于一家科技媒体。

那段只有不到两个月的经历,是我研究生毕业后最拿不出手的一段履历,但却是他大学毕业后工作时间最长、也最有含金量的一段经历。

自从离开这家媒体后,他先后在两家金融咨询公司上班,但时间都不长,一个干了不到俩月,另一个只干了几天,剩下的时间,他几乎都在尝试各种小时工、半日工和日工。

上周六,他半夜被群头临时召集,坐大巴去怀柔参加一部电影的群演。

到了片场,已经是凌晨四点,正戏一个小时后开拍,等拍完戏已近黄昏,除去两顿剧组的盒饭,这一天他只赚了100多块钱。

还有一次,他给一家公司搬运货品,不小心将一瓶白酒打碎,老板得知原委后,并没有让他赔偿,中午还请他吃了顿披萨。

前几天,他给我投了一个稿《金融真实人物 | 97后民办生的“魔幻毕业季”》,出身草根的他,说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他的内心却比名校毕业的同龄人乐观和坚韧。

有时,我会直言不讳地对他说:“现在的社会这么卷,你除了年龄小一些,还有什么优势?你真的不愁吗?”

他依然一副乐观的表情回复我:“愁有什么用?我想趁年轻,体验下各式各样的灵活就业方式,大不了,我就回老家,继承家业呗!”

对了,他老家在辽西农村,养了数百头的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