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否定和制裁“唯流量”“抹黑”企业行为
中新网北京2月17日电(张钰惠)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个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涉及传统产业、中介行业、科技企业、征信机构等不同领域,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企业名誉权的全面平等保护和及时充分救济。
保护企业名誉权
最高法强调,加强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坚决否定和及时制止损害企业名誉的违法行为,对于增强企业信心、稳定企业预期、激励企业家创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1中,杨某某作为房地产领域自媒体账号运营者,在某房地产经纪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发布“黑稿”,诋毁该公司名誉。人民法院判令杨某某承担侵权责任,有利于严厉惩戒恶意侵害企业名誉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案例4中,人民法院充分关注企业创始人名誉与企业名誉的高度关联,结合案涉言论发布的具体情境等因素依法认定针对企业创始人的贬损性言论构成对企业名誉权的侵害,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充分保护。
案例6中,某餐饮公司、某食品公司的行为具有高度的侵权可能性且已引发较大社会关注。人民法院充分考虑受损企业权利救济的紧迫性,根据当事人申请依法采取行为保全措施,及时制止有损企业名誉的行为,防止了损害扩大,让正义及时抵达。
聚焦网络侵权形态
最高法指出,很多侵害名誉权行为都是通过网络实施,这种侵权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往往会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此应予充分关注和重视。本次发布的案例基本都体现了人民法院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惩治。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新的信用评价手段不断出现,其中一些名誉侵权因素更具有隐蔽性,带来司法认定的复杂性,对人民法院恰当确定行为边界、准确划分责任提出了更大考验和更高要求。
案例3中,企业征信机构错误将他人的违法犯罪信息关联到同名的经营者信息中,给丙公司造成不利影响。人民法院判令企业征信机构承担侵权责任,有利于督促企业征信机构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强化对其他企业名誉权保护的意识,促进信用评价新业态与行业企业的和谐互动与良性发展。
案例5中,测评人未经实际测评在网络发布不实言论给企业名誉造成损害,人民法院认定行为人构成侵权,有助于明确测评言论的合理边界,避免不当言论损害企业名誉,同时规范引导测评业向善发展。
否定和制裁“唯流量”“抹黑”企业行为
最高法表示,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信息传播、资源共享、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部分媒体出于博取流量、吸引“眼球”等动机,发布关于企业的不实信息,客观上造成“抹黑”企业名誉的后果,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人民法院对此予以鲜明否定和严厉制裁。
案例2中,某传媒公司未认真调查核实即发布关于某饮品公司经营状况的不实信息,制造热点、创造话题,对某饮品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人民法院判令某传媒公司承担名誉权侵权责任,既保护了受损企业权益,又有利于规范网络媒体行为、构建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完)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安徽河南等5省部分地区风险较高
中国天气网讯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7月17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7月17日20时至18日20时,安徽中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中部和北部、云南南部、青海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黄色预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应急...
-
热带低压即将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风 19日早晨或移入南海
中国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7月17日18时继续发布热带低压预报: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热带低压中心今天(17日)下午5点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约57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15.6度、东经126.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7级(1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0百帕。预计,该低压将以每...
-
江苏丰县:文明新风润乡野 和美生态入画来
夏日的丰县,文化的馨香与生态的清新交织成韵。戏台前的欢声笑语、荷塘边的惬意时光、垂钓园的热闹景象、庭院里的文明新风,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常店镇华祖庙村惠民演出现场。丰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丰县常店镇华祖庙村的夕阳下,“...
-
网店发错货竟是一种新型诈骗 上万家涉诈店铺被关停
法治在线丨网店发错货竟是一种新型诈骗 上万家涉诈店铺被关停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中心紧急曝光了一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再以“售后补偿”为诱饵进行引流,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私下交...
-
科学防灾 安全相伴——滑坡识灾避险攻略
导语随着夏季汛期来临,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类突发地质灾害进入易发期,给山区生活和出行带来安全风险。为此,“北京规划自然资源”特别推出地质灾害系列识灾避险攻略,邀您一起解锁科学识灾、高效防灾、正确避险的关键技能,共同筑牢...
-
“送你一款皮肤” 小学生暑假玩游戏被骗子盯上 转走姥姥8万多
目前正值暑假,学生们难得放松,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打打游戏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这样一种消遣方式,却被诈骗分子悄然盯上。一些人伪装成游戏好友,再以和未成年人玩游戏导致账户冻结为由恐吓,最终达到诈骗的目的。突遇大方的游戏好友未成年人屡遭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