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三千年国民神话之银幕想象 乌尔善谈《封神第二部》的“取舍之道”

2025年02月07日 来源:点击:

中新网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高凯)从对中国经典神话的全新讲述,到以高科技与工业化制作成功展现的视听奇观,再到对东方传统审美的精彩呈现,2023年暑期档,《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下简称《封神第一部》)不仅收获票房与口碑,更掀起各类相关讨论与关注热潮。

这波热度随着电影彩蛋中“闻太师”的威武凯旋,顺理成章被承转在其续作之上,越过2024年的春秋冬夏,一直延续到蛇年春节。

“如果说《封神第一部》主要是王朝故事,在讲矛盾的源起,那么《封神第二部》则要将镜头拉开,进入真正的战争”。这个春节档,一直处在观众期待目光中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下简称《封神第二部》)终于登台亮相。作为《封神三部曲》的缔造者,该片导演乌尔善近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详解了此次续作中颇引人关注的“取舍之道”。

再续三千年国民神话之银幕想象 乌尔善谈《封神第二部》的“取舍之道”《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于春节档上映。片方供图  在《封神第二部》中,人、仙、妖……一如所期,战争场面以颇高的丰富度全面展开,而人物方面,除了前作存续的姜子牙、姬发、殷寿等主要角色的故事发展,人们此前通过话本、评书等熟知的《封神演义》中的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也在这一方大银幕接次鲜活亮相。

在体量达百回的《封神演义》话本中,光是西岐保卫战这个段落的讲述就用了32回的长度,各色人物不计其数,“我们把它拍一个电影,就需要把这32回的故事装在大概两个半小时左右的长度中,能够纳入并展开的角色其实是十分有限的”。乌尔善直言,前期创作中,这一番甄选无疑是桩颇为“吃劲”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乌尔善看来,作为一部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国民神话,《封神演义》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恰恰在于其中很多人物皆为非常典型的中国式角色,“像中国的评书,小说话本里经常会出现的很多人物原型,是类似的,比如说忠臣、奸臣、英雄,它其实是一大套中国的人格模型”。

“‘封神’的故事中,有太多大家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但其实厘清了原则,这一次的选择似乎也并不复杂,就是聚焦最有代表性的,跟主题最为相关的角色,为其注入最充沛的血肉”。

再续三千年国民神话之银幕想象 乌尔善谈《封神第二部》的“取舍之道”演员那尔那茜饰演的邓婵玉。片方供图  新角色中,谈到“亮眼”,邓婵玉是其中之一。大银幕上,由那尔那茜饰演的这位女将军不仅武力值拉满,与姬发一同奉献了极为炫酷精彩的打斗场面,更在有勇有谋、英姿飒爽这些经典人设元素之上,承载了颇具张力的叙事主题。在《封神第二部》中,邓婵玉看待战争、正邪的观念转变在起到帮助姬发进一步成长的同时,亦是一次乌尔善口中“对于‘封神’故事本身呈现出的中国人的善恶观的具象化呈现”。

在这个极具力量感的人物身上,坚毅、困惑与最终得到扩展的格局,皆源于其人物自身的经历与逻辑。“事实上,我们的评书、古典小说里有很多类似的形象,穆桂英、梁红玉、樊梨花等等,都非常经典,邓婵玉就是‘封神’中女英雄的代表,她的力量来自自身的经历和不断的成长。”乌尔善说。

乌尔善直言,在丰富人物类型和加强主题表达的基础之上,“当然还要满足观众对视觉奇观的期待”,如影片中的魔家四将,“魔家四将在整个‘封神’故事中足够传奇,且形象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在战死后被封神,成为四大天王,这样的‘熟人’一定要出现。并且要以一种‘真实’的状态形成兼具有亲切感和陌生感的‘奇观’”。

《封神第二部》以“殷郊复活”为起始与前作衔接,而殷郊这一重要角色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对于这一在三部影片中都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人物,乌尔善直言,“他其实是我们古典文学里面经常写的那种,在伦理与正义之间抉择的极端人物。在民间传说中,他的法相三头六臂,蓝色的皮肤,赤红的头发,极具戏剧性,特别有中国的神话风格”。乌尔善坦言,自己从创作之初就确认“一定要用到这个形象”。

“但是为什么是这个形象?”乌尔善认为,“一定要从戏剧和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一个足够强的依据”。在他看来,殷郊的法相样貌可被理解为其被父亲杀害、母亲姜王后遇害、心中坚信的信念崩塌之后,激烈的内心冲突与人性矛盾的外化呈现,“法相是他内心的投射,他的三重人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乌尔善给这一重要形象看点的设定最终为:非实体,有亦真亦幻的幻影投射感,充满燃烧的能量。

乌尔善强调,电影中出现的奇观形象应该符合人物心理,也要符合电影的视听语言的表达逻辑,“它决非只是一个很酷的造型,也不是一个很炫的视效技术的东西,它应该是人物心理的外化”。

据介绍,为了以最理想的形式呈现对殷郊法相的设想,创作团队选择了2023年刚刚出现的“体积捕捉”技术,这一新技术在动作捕捉的基础上,能精确对演员的面部表演进行精确捕捉呈现。“片中殷郊法相的‘三头’代表的三个人格,每一个的不同情绪,全都是捕捉演员的真实表演来的,细腻、丰盈,这正是我理想中的,用视听语言的方式呈现出的心理奇观”。

再续三千年国民神话之银幕想象 乌尔善谈《封神第二部》的“取舍之道”乌尔善(图左)与演员黄渤(饰 姜子牙)在拍摄中。片方供图  在展现升级视听奇观的同时,一如前作,乌尔善考虑最多的是:“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要和观者存在联系”。

乌尔善认为,神话史诗本身有着特别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像‘封神’这样绵延了几千年的历史故事和国民神话,它一定投射了很多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理,而且这些这种心理模式是在几千年以来一直很稳定和非常具有根源性的”。乌尔善直言,希望在《封神三部曲》电影中呈现出相关核心元素。

“我们的主题其实正是贯穿整个中国文化的经典的价值观讨论和经典的情感关系的讨论,所以每一个人物的选择都深思熟虑,千挑万选,人物关系也希望能有代表性,包括整个故事线主线的选择。我一直认为亲情与伦理是中国人整个情感的核心和道德的核心”。

于是,在这一内核之上,在《封神第二部》中,观众不仅看到精彩的打斗桥段、充满想象力的战争场面,更可体知殷寿被揭开的少年心伤,姬发所经历的少年英雄的成长,殷郊复活之后更为复杂且暗藏伏笔的人格,邓婵玉对于军人和家族荣耀的认知转变……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结构、影响了我们的情感模式,这是特别独特的、最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内核。”乌尔善说。

极致的视觉体验之外,《封神第二部》中的音乐亦值得关注。尤其在片中被以不同形式多次吟唱的一曲《女怀》,这首以《诗经》中《风》为风格参考创作的歌曲,除对故事人物进行了恰到好处的侧面描画烘托之外,其中流溢而出的上古先民之气韵于无形中为这一神话故事带去颇具生活质感的独特审美体验。

“复古而不泥古。大银幕上这个神话世界,一定是想象出来的,但是它要给人真实感,这需要古典美和现代感达到某种平衡。”乌尔善说。(完)

相关文章
  • 文化中国行丨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 春日天空“筝”奇斗艳
    文化中国行丨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 春日天空“筝”奇斗艳

    风筝,古称“鸢”,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工艺中的文化印记↓↓↓日前,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以天...

  • 国产影片活力迸发 大家说最爱这几部
    国产影片活力迸发 大家说最爱这几部

    最近几年看过的国产影片里哪些让您觉得很有共鸣、印象深刻?看看大家怎么说↓为观众奉献有时代气息、生活质感、创新探索的优秀国产影片,是中国电影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联合大数据机构,梳理最近十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前20名,对现实题材影片数量和票房进...

  • 持续更新!第20届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中
    持续更新!第20届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中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获奖名单陆续公布中: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张译(《三大队》)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惠英红(《我爱你!》)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摄影:蔡涛、廖拟(《无名...

  • 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今天上午,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

  •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超多观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领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超多观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领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4月17日2025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251.38亿元居全球第一今年,你都看了哪些电影?还有一个好消息超多观影福利来了!4月18日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跨行业、跨部门联动一系列电影消费惠民活动打出促进消费...

  • “茁壮成长”携手“石榴籽”一起做公益 上好体育课,讲好普通话
    “茁壮成长”携手“石榴籽”一起做公益 上好体育课,讲好普通话

    2025年4月17日,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联合“石榴籽计划”共同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实验小学,举办了以"上好体育课,讲好普通话"为主题的公益实践活动。此次公益行动是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发起8年来的新模式探索,旨在夯实安踏公益“1+N”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