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层出不穷,旧书为何仍然让人着迷
“潘家园旧书市场可真得劲啊。”某个周末,机械专业的研二学生韩鑫彪从书市回来后感慨。那天他一口气买了14本书,花费仅39元。
95后女生郭芸琦是图书行业从业者。她经常在线上和线下旧书市集“淘”书,旧书在她的书中占比约80%。“很多二手书的价格更低,更何况看起来和新书差别不大。”
5月15日,“旧书新知·读书育人”高校旧书市集暨2025中关村毕业季特别板块走进国际关系学院;4月23日,2025金陵旧书市集在江苏南京开市……如今,旧书在线下书市备受青睐,身影遍及各个角落。不仅旧书市集在各地先后举办,在不以它为主要特色的很多书市,也会开设旧书板块。
线下市场活跃,线上平台同样如火如荼。目前,旧书网上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已有2200多万用户,且数据每日都在增加。现在每日新注册用户有6000人左右,3月份开学季,最多的一天新注册了1.3万余人。
在新书层出不穷的今天,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旧书?旧书的魅力在哪里?
“淘”旧书的过程犹如开“盲盒”
郭芸琦对于旧书的关注始于大学。那时她喜欢去旧货市场或古玩城,有一次偶然看到了《乌龙院》,这是她小学时非常喜欢的漫画书。郭芸琦当即把书买了下来,她与旧书的故事就此开启。
“以前很多人不能接受旧书,觉得它们又脏又旧。”郭芸琦觉得,如今旧书市场比几年前更加规范,很多平台收到旧书后,会对书籍进行翻新消毒,读者能够放心地购买。此外,如今旧书的展示平台更加丰富,便于读者了解信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旧书。
在孔夫子旧书网(以下简称“孔网”)总经理孙雨田看来,旧书展示平台的变化更多体现在线下。“以前二手书交易更多集中在线上,近年来线下交易更加活跃。”和线上购书不同,线下书市的现场体验感和互动性,有助于营造全民阅读的整体氛围,让更多的人看到二手书,增加对旧书的兴趣。
起初,韩鑫彪只知道潘家园有一个古玩市场,出于对铜币的兴趣,他来此闲逛,才知道这里有一个旧书市集。在此之前,他只在苏州逛过一家售卖二手书的书店。韩鑫彪坦言,价格是旧书吸引他的主要因素。平时他不会特意关注旧书市集,但如果刷到活动信息,就会来现场。
前不久,建筑行业从业者宁若安到山东济南旅游。她到附近的公园闲逛,意外发现了旧书市集。从防身术到照片制版工艺,再到揭秘大事件,那天她买了3本书。宁若安对旧书的关注始于学生时期,起因就是很多旧书的价格低。现在逛旧书市集已经成为宁若安的日常,平时最喜欢“淘”带有插画或者封面、装帧比较漂亮的书。
宁若安觉得,“淘”旧书的乐趣是多层次的。从挑选、购买再到阅读,整个过程犹如开“盲盒”。每次到旧书市集,你不知道可以买到什么。很多旧书,如果你今天没买,下次再想买不一定能找得到。“旧书中不同于现在的思想逻辑和行为表述,还能够帮助我暂时跳出当前的社会框架,这对我是一种新的刺激。”
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华谱牒文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尹小林认为,旧书具有多样性和不受约束性。很多旧书的版式和新书有所区别,这会给第一次阅读的读者带来新鲜感。此外,有些旧书具有收藏和保值功能。他关注到有一本1964年出版的连环画,最初售价一毛六分钱,现在网上的价格已经达到16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旧书保留的数量越来越少,想要收藏的人数量多,价格就会随之提高。”
不止于书,旧书承载的故事让人着迷
如果你同时打开一手书和旧书交易平台,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区别:在新书评价页面,多数读者更关注图书的阅读价值、装帧质量等,而二手书的读者往往聚焦于书籍的前世今生:流转过程、笔记、扉页赠语等。
对于很多旧书的读者来说,旧书的魅力不止于书籍本身,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故事。
宁若安很喜欢在旧书中,找寻前人阅读的痕迹。有一次在王府井书店的旧书展区,她发现很多书中都以同样的方式夹杂着便签条,同时附有批注,有的书里还放有影音简报、买书发票等。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和朋友立刻化身侦探,在书架各处搜集同类图书。
在不断的线索收集中,原主人的形象逐渐变得立体起来。“这些书大多数和核物理相关,还有一些小说和诗集。”她们猜测,这些书的原主人很可能是一位核物理专家,还喜爱文学。
尹小林从1986年便开始关注旧书,如今已有近40年。那时他正在编写《汉语数目词辞典》,凡是辞典内引用到的图书,他都会尽量寻找原文核对。在那个年代,新书品种还不够丰富,很多内容只有古书中才有,就这样,他开始了古旧书的寻觅之路。出于工作需要,他曾经花了近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线装书。细看他才发现,书上盖的印章来自周作人,原来是周作人本人的收藏。“这是我的宝贝。”他说,这本书的品相很好,盖印完美,现在他依然珍藏。
对于尹小林来说,“淘”书这个过程本身就足够有趣。尹小林曾经为了找一本小众的佛教工具书,在全国各地寻觅了三四年。后来偶然在一家寺庙看到了这本书,“欣喜若狂,如获至宝”。这本书为他后续进行辞典编写提供了很多原始材料。
不论新书旧书,本质是读有质量的好书
我们应该如何阅读旧书?图书旧了,里面的内容呢?
“阅读旧书,我们应该跳出形式看内容,比较差异找新奇。”尹小林说,胡适、鲁迅等人的作品,虽然现在看同样具有吸引力,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的形式,用当时的版本看,感觉可能又不一般。“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发展,但是很多文化知识和人类情感,则历久弥新。”他认为,文化对于刚接触它的个体而言,都是新鲜的。大家不会因为书旧了,就说里面的内容旧了。
“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如果只是为了了解某个知识,网络检索比阅读旧书更高效。”宁若安觉得,阅读旧书的人,更多是以学术研究、以“考古”的思维来阅读。对于这些人来说,旧书里的老旧或者过往版本,反而是阅读旧书的收获,他们要根据旧书和新书的不同,结合旧书当时的环境去理解其局限性。“作为普通读者,无论阅读新书和旧书,都要抱着吸收和批判的精神去阅读。”
在孙雨田看来,不论是一手书还是二手书,书籍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没有新旧之分,“我们本质是要读有质量的好书”。同时在老版本中,我们也能发现“新”知识。比如,“窗”指房屋通风透气的装置,“户”本义指单扇的门,后也泛指门。“窗户”现在指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一本书的价值是有限的,当它形成一个系列,便具有了保值功能。孙雨田的一位书友这些年专注收集抗战文献资料,一共收集了780册,因为入手比较早,成本比较低,孔网代为宣传后,整个专场卖了120万元。在藏书之外,这位书友还作相关研究、写书。“我们不要只关注畅销书,而是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专业、深层次阅读,这个可能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孙雨田说。
作为一家旧书网上交易平台,近年来,孔网也在积极参与二手书的线下市集。
孙雨田介绍,结合当地特色和活动主题,在书市既会带来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普通旧书,也会展示古籍珍本,如信札、期刊、文献资料等。“古籍珍本不是为了售卖,更多的是想要传播中华文化。”把古旧书的价格标注出来,让读者知道这些东西能够卖钱,从而形成保留信札、旧书等的意识,而不是把它们卖到废品收购站。
(应受访者要求,宁若安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 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23日 07版
-
在戛纳,他们集体点赞中国电影
当地时间5月24日,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幕。总台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人,包括发行人、影评人。他们如何评价中国电影?戳视频,看他们怎么说。法国资深电影发行人鲍里斯·普格尼特:中国的电影制作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无论是在艺术性还...
-
文化中国行·小满|万物小得盈满,美好恰逢其时
夏木茵茵,雨浣山青节气的篇章悄然翻至小满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气也蕴含着中国人“小满胜万全”的哲学小满是孕育希望、蓄势绽放的时光满,在南方指雨水之丰盈水稻栽秧、渔工俱足、龙舟竞渡每一场雨都是自然对生命的祝福在北方则指小麦籽粒开始饱满从岭...
-
文化中国行丨来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还乡”
每年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这一天,湖北随州都会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仪式来迎接海内外同胞回乡。炎黄子孙齐聚炎帝故里,既是“身体的还乡”,更是“精神的还乡”。人们身着汉服,击鼓鸣钟,以传统礼乐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视频:文化中国行丨...
-
文博会开启第三个十年 看文化与科技在这里相映生辉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文简称“文博会”)在广东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这里,大家可以一站式遍览中国千城风情,全球各地风土。在这里,文博会不单是打开一扇感知中国的文化窗口,更能从这里开启文化交流互鉴的探索之路...
-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小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让我们一起领略小满节气的自然魅力与文化内涵。“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到了小满,南方地区雨水明显增多,江河渐满。北方地区冬小麦等夏收作物的籽粒也逐渐饱满,趋向成熟。“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
王楚钦球拍受损,问题可能出现在哪个环节?
日前,2025年国际乒联多哈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正在进行。然而就在当地时间5月19日举行的混双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选手王楚钦的球拍在赛前检测环节出现受损情况,只能使用备用球拍出战。这是继去年巴黎奥运会主板球拍被踩断后,王楚钦的球拍在大赛上再一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