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将逐步被淘汰?真相来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的快速上升和年轻化,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心脏支架手术已被大家广泛熟知。然而最近关于“心脏支架手术将被逐步淘汰”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有人说“做了支架手术,生命就进入倒计时”,还有人担心“支架是外来物,会加速死亡”,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心脏支架手术
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取代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上百万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心脏支架重获新生,“心脏支架手术将逐步被淘汰”是真的吗?来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首先我们还是要先来了解一下心脏支架手术以及它的作用。心脏支架又叫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
简单来说,心脏支架手术是通过一根细细的导管将小巧的网状管,也就是心脏支架送入狭窄的血管内。支架像“支撑隧道”一样,撑开堵塞的血管,恢复“交通”,让血液重新顺畅流向心脏。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心脏支架可以迅速打通“生命通道”。心脏支架手术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中国老年医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会长、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杨杰孚:首先支架肯定是没有被淘汰的,不仅是过去、现在,将来一段时间支架仍然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有人说血管里有血栓,把血栓抽出来不就行了吗?第一是血栓可以抽出来,但实际上抽不干净,第二抽完以后可能还要生成。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血栓往往是在狭窄的基础上,如果内膜很光滑,没有狭窄,形成血栓概率很小。支架主要目的是让血管撑开,球囊、搭桥也是,所以应该是没有过时的,临床还是很需要的。
心脏支架和寿命没有直接相关性
从1986年第一代金属支架诞生,到如今的可降解支架,技术进步已经将再狭窄率从30%降至不足5%。医生表示,心脏支架从来不用5年生存率来判断。支架就像给心脏“修路”,“修路”只会疏通最危险的血管段,心脏支架手术的成功只是康复的起点,寿命长短仍然取决于术后健康管理。
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
心脏支架手术?
有人担心,心脏支架是“异物”,因为抗拒所谓的“终身吃药”,所以能不做就不做。什么样的情况必须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呢?做完以后擅自停药,会有什么风险?
杨杰孚:我们必须严格掌握它的适应证,最重要的就是急性的冠脉综合征,比如心肌梗死。第二有严重的狭窄,比如狭窄到90%,甚至100%,合并有心绞痛的症状,或者缺血引起心功能不全了。什么情况不需要?第一就是血管狭窄50%以下,因为并不影响供血,这种情况我们用药物就可以了。第二病情稳定,虽然有狭窄,狭窄80%、90%甚至全部堵了,但是它的侧支循环非常好,没有明显引起缺血,也没有引起症状,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一般的药物治疗就可以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李建平:大部分人为什么在做了支架以后,仍然强调要规律用药?其实最主要是防止再堵。比如血糖的原因,血压的原因,血脂的原因,但有人做完了支架以后,觉得没事了,把药给忘了或者不重视药,其实大部分人再出现问题,除了5%不到的比例是发生在支架植入部位又堵了,大部分是在别的地方,有人可能在一年两年几年又回来了,发现很少的部分是在原位,很多人是在其他的部位。
医生提示:
“一过性”牙疼或是心肌梗死前兆
心脏支架,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急救。心肌梗死发病前有什么征兆?很多人认为心绞痛就是胸疼,只有胸疼才是心脏的问题。但专家介绍,其实大部分心绞痛不是疼,而是表现出憋气、压迫感,或者说不清楚的难受,有些人甚至表现为一过性的牙疼。
李建平:各种牙的疾病,不可能几分钟症状就好。越是几分钟之内缓解的,越可能是心脏病。如果过去没出现、在最近的一个月之内出现的初发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其实是心肌梗死前的特别大的信号。新出现的病变,它是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的。一旦出现心肌梗死,我们现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介入。
运动会不会让心脏支架掉下来?
有些患者装了心脏支架以后,会产生一种异物感,感觉不能继续运动和体力劳动了,害怕支架会掉下来,这种情况会发生吗?
李建平:虽然这是个异物,但是几个月之内它就可以内皮化,自己的内皮细胞会覆盖到支架上,跟自身的血管壁融为一体。我们在做支架植入到血管壁里的时候,支架套在一个球囊上面,要在球囊里面加压,把支架嵌在血管壁里面,所以压嵌进去以后它不可能移位,怎么运动、体位改变、跳动都不会影响它的位置。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日常生活中,看到可爱的小朋友,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想要亲一口。但是这种看似很常见的举动,却很有可能让宝宝患上“亲吻病”。那么,究竟什么是“亲吻病”?又有哪些典型症状呢?孩子发烧 小心“亲吻病”最近,河南郑州的4岁小男孩儿恒恒突然高烧到38℃,家...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习近平: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劳动者,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
微视频|出圈出海出彩!看中华文化魅力
当下的中国,文艺、科技、产业在不断碰撞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早年间以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