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董蓓:中华武术为何在澳大利亚受青睐?

2025年02月18日 来源:点击:

中新社悉尼2月17日电 题:中华武术为何在澳大利亚受青睐?

——专访澳大利亚蓓蕾中华武术会会长董蓓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武术家董蓓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资深武术教练及裁判。她于1994年在悉尼创立蓓蕾中华武术会,培养了很多武术人才。董蓓近日就在澳大利亚传播武术文化和太极拳的哲学理念、中华武术在海外传播的积极意义等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华武术是您一生的事业,您是如何走上武术生涯的?又为何在澳大利亚传授武术?

董蓓:我出生在中国上海,少年时期的我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经常出入医院。为了增强体质,十岁时,父亲带我到上海中华武术会接受武术训练。从那时起,武术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我克服了健康问题,也让我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1977年,我被选入上海市体工队集训班,后来成为上海市武术队的一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我曾代表上海市武术队、中国国家队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和表演,取得优异成绩。1987年,我作为国家队成员参加了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这是中国武术迈向国际舞台的一次重要尝试,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武术的魅力与海外影响力。

退役后,我受杨式太极拳宗师傅钟文的托付,赴日本留学并教授太极拳。在那里,我不仅完成了学业,还以研究生身份带领日本学生体验太极拳的魅力。1992年,因为家庭原因,我移居澳大利亚,并于1994年创立了蓓蕾中华武术会,从此致力于在澳大利亚传播中华武术文化。

中新社记者:在澳大利亚推广武术的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挑战?是如何克服的?

董蓓:在澳大利亚推广武术,文化差异和认知壁垒是最大的挑战。初到澳大利亚时,很多当地人对武术的了解仅限于电影,认为它只是表演或竞技运动,忽视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为了打破这些误解,我从教学中融入武术的文化价值与哲学理念。通过示范表演、开设讲座、举办比赛和社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为武术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积极参与当地学校、公司、社区中心的活动,将武术与健康管理相结合,帮助更多人通过太极拳改善身体素质。比如,我从2006年开始为帕金森病患者教授太极拳,至今已有19年。这些努力不仅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也助力武术在澳大利亚生根发芽。

东西问丨董蓓:中华武术为何在澳大利亚受青睐?当地时间2024年12月1日,澳大利亚蓓蕾中华武术会在悉尼举行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图为集体太极拳表演。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中新社记者:蓓蕾中华武术会已成立30余年,其间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成果?

董蓓:今年是蓓蕾中华武术会成立31周年。回首这段旅程,我们取得了不少成果。

首先,我们培养了大批武术和太极拳优秀学员。协会的师资力量厚实,很多学员后来成为专业教练。我们的教学深入社区、学校和公司,惠及数千人,帮助人们体验武术的益处。

其次,我们的学员在国际武术赛事中屡获佳绩。从澳大利亚全国武术锦标赛到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再到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蓓蕾中华武术会的名字多次出现在领奖台上。通过这些比赛,我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风采。

我们还通过表演和慈善活动将武术的影响力扩展到更多领域。无论是悉尼“和谐日”活动,还是当地社区的春节庆祝活动,我们的表演总能吸引不少观众,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中新社记者:作为一名武术人,您如何看待武术在促进中澳友好交往中的作用?

董蓓: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中澳友谊的桥梁。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武术蕴含着尊重、包容、互助的精神内涵,这些价值观与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理念是相得益彰的。

在澳大利亚推广武术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通过比赛、表演和研讨会增进中澳两国民众的文化交流。比如,每次举办武术比赛,我们都会邀请当地政府官员和社区代表参与,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另外,武术中的“以武会友”精神,也成为联结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纽带。

武术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例如,太极拳中“阴阳平衡”的理念,能够让人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更关注身心的和谐发展。这种理念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受到欢迎,也是中澳文化交流中的一个亮点。

中新社记者:您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您如何看待太极拳在海外的传播?

董蓓: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我感到肩负着传承与推广的双重责任。

在海外传播太极拳,需要尊重当地文化并结合实际需求。例如,在澳大利亚,我将太极拳与健康管理相结合,通过社区教学、企业健康课程等形式推广其养生理念。同时,我也注重传承太极拳的精髓,确保学员不仅学会动作,还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太极拳不仅属于中国,也可与世界共享。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武术在文明互鉴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董蓓:武术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但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作为澳大利亚国家队教练,我有机会参与系列国际赛事,见证了武术如何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纽带。

武术比赛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在比赛中,选手们展现各自的文化背景,裁判通过公平的评判传递尊重和友谊。这种文化的相互欣赏与学习,让武术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

中新社记者:您对武术未来在澳大利亚乃至全球的发展有何期待?

董蓓:我希望武术能在未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并成为全球健康管理的一个工具。通过科技与创新,我们可以将武术融入现代生活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益处。

在澳大利亚,我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武术进入主流教育体系,例如将其作为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也期待有更多的中澳武术交流活动,为两国的友谊添砖加瓦。

在全球范围内,期待武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继续闪耀。通过国际比赛和文化交流,让武术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相互了解、信任与合作的桥梁,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

中华武术在澳大利亚的弘扬,离不开文化传播者的努力,也离不开中澳友好的基础。通过武术,我们不仅传播了健康与快乐,也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魅力。(完)

相关文章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日常生活中,看到可爱的小朋友,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想要亲一口。但是这种看似很常见的举动,却很有可能让宝宝患上“亲吻病”。那么,究竟什么是“亲吻病”?又有哪些典型症状呢?孩子发烧 小心“亲吻病”最近,河南郑州的4岁小男孩儿恒恒突然高烧到38℃,家...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习近平: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习近平: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劳动者,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 微视频|出圈出海出彩!看中华文化魅力
    微视频|出圈出海出彩!看中华文化魅力

    当下的中国,文艺、科技、产业在不断碰撞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早年间以咏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