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来袭 老年群体勿大意
在甲流高发期,老年群体成了甲流预防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免疫力降低,老年人感染甲流病毒后,可能存在症状不典型的情况,往往易被其家属忽视。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许小毛,为大众提供甲流防护建议。
老人感染甲流须格外警惕
“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现在流行的是H1N1甲流病毒。”许小毛介绍道,甲流病毒的排毒高峰期通常发生在感染后的1至2天,患者一般会出现高热、肌肉酸痛、头痛和乏力等典型症状,偶有腹痛、腹泻症状。
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甲流的症状表现可能并不典型,仅有低烧、轻微咳嗽、喉咙痛或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以及老年人对疼痛等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的。“虽然感染甲流的老年人看似症状较轻,但病毒对他们的身体危害依旧不容忽视。”许小毛强调,在流感季节,家庭成员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任何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除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或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同样要格外注意。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都属于甲流的‘高危人群’。”许小毛表示,一旦感染甲流,可能会导致原有疾病加重,预后欠佳。
作为呼吸系统传染病,甲流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呼吸道。在空间密闭且人员密集的场所中,容易聚集性传播,因此,假如家庭成员或单位同事中有人确诊甲流,周围人的感染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在甲流高发季节,尤其要警惕“突如其来的高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常见的流感症状。
“一旦身边的同事出现发烧并被确诊为甲流,且周围有多人出现类似症状,很可能就是甲流感染。”许小毛提醒,若出现甲流典型症状,结合流行病学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甲流,但要确诊,仍需进行甲流核酸检测。
尽量在48小时内服药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使用方便,一次服用即可;奥司他韦需要连续服用五天。两者均有很好的疗效,需要提醒的是,感染甲流后,尽量在48小时内服药,这样效果最佳。
没有基础疾病、免疫力正常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使用抗病毒药物,通过对症治疗,甲流也可以自愈。而对于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群体、医务人员、儿童,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甲流感染风险。许小毛建议:“最好在每年9月到10月流感季节来临之前完成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此外,在流感季节,充分休息、适当运动、合理营养,提升机体免疫力也是降低感染的有效手段。
当家庭成员中出现甲流感染后,采取科学的隔离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患者佩戴口罩,最好让患者单独住一间房,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餐具等物品。同时,同住的家人也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是减少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 上一页: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去年审结各类专利案件超万件
- 下一页: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佩通坦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孩子不能又亲又抱 当心“亲吻病”→
日常生活中,看到可爱的小朋友,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想要亲一口。但是这种看似很常见的举动,却很有可能让宝宝患上“亲吻病”。那么,究竟什么是“亲吻病”?又有哪些典型症状呢?孩子发烧 小心“亲吻病”最近,河南郑州的4岁小男孩儿恒恒突然高烧到38℃,家...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习近平: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劳动者,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
微视频|出圈出海出彩!看中华文化魅力
当下的中国,文艺、科技、产业在不断碰撞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早年间以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