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一张表”里看变化——各地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推进“一表通”建设观察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题:“一张表”里看变化——各地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推进“一表通”建设观察
新华社记者
“表哥”“表姐”,这是不少因忙于填写各类表格而加班加点的基层干部自我调侃的称呼。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区在各类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数据统计等压力下,存在基层填表报数种类繁多、重复报送、多头报送、限时报送等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不堪重负。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指引》,下大力气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推进“一表通”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帮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摸清底数、精简报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过去,我也曾是一名‘表姐’。”
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政府干部胡晓燕介绍,她主要负责镇上的民政救助工作,需要对接多个上级部门,光是搜集数据,填报各种日报、周报、月报、年报,就占掉大量工作时间。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找基层要数据、要报表成了常态,有的一个镇一年固定报送的报表就有160多张,有的要求按季度报、按月报,还有的上午布置下来,下午就要报……“山”一样的报表,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
根治报表乱象,摸清底数是第一步。
记者了解到,重庆依托全市统建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开展报表需求梳理工作,按照去重、合并、转换、编目、审核、上线“六步工作法”,乡镇(街道)报表数量和数据项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压减。
在过去,朱沱镇向区残联等部门定时报送的残疾人相关报表就有10多张。如今,这些数据已全部归集到“一表通”的台账数据池中,相关数据信息能够涵盖各类报表所需要的内容。
“现在,上级部门需要相关报表时,只需输入需求信息,系统即可自动生成报表,和以前比节约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胡晓燕说。
越来越多和胡晓燕一样的基层干部正在卸下“担子”。记者了解到,通过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推进“一表通”建设,不少地方实现了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效能的“三减一增”效果,有力减轻了基层干部负担,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
技术赋能、统筹协作,让报表数据高效共享
存量报表梳理工具可以让填表人用照片快速导入、自动拆字段,并进行查重、去重;分类精简工具主要用于对存量报表进行字段级整合、精简报表内容……
这是浙江建立的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综合应用中已开发的部分实用工具。记者了解到,为助力基层高效填报、部门规范采集,浙江着力打造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综合应用,让全省各级各单位依托该应用开展报表梳理、精简及报送等工作,实现“基层任务直达、报表一键合成”。
“制度保障+技术赋能,是为基层报表减负的关键。”浙江省数据局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专班工作人员王宏宇说,制度上,既要完善报表准入机制,确保报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新增报表实行“凡进必审”,从源头上控制基层报表数量,也要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畅通问题反馈渠道,防止部门绕过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随意发放报表。
王宏宇介绍,综合应用建在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这一基础底座上,依托平台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系统正式上线后,会做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实现“最小化”填报。
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
记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省一级统建“一表通”系统的基础上,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增建个性化功能;有的地方制定村级基础数据“一表通”管理规范,明确数据指标采集原则、审核程序、进出机制等;有的地方健全“表外表”防范机制,常态化核查通报加重基层填表报数负担的典型问题……
一条条规定直指病灶、一项项举措落地落实,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担子”轻了、劲头足了,基层干部从“填表匠”回归“服务员”
在贵州,为解决基层报表数量多、报送频次高、填报系统多、多头重复报等问题,当地以全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为契机,从过去“让基层报数据”到现在“在库里找数据”,为基层工作减负赋能。
“这‘一张表’流程清爽、操作简单,数据录入后,入户采集到数据有变动,再及时做调整。”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碧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媛介绍,通过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规范社区工作事务、精简会议和文件等一系列综合减负措施,社区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填表报数、痕迹管理等中解脱出来,把时间与精力放到与主责相关、与群众相关的事务中。
“过去在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时,社工们很多时候只能电话了解情况、核实数据。”徐媛说,现在负担轻了、时间多了,社工们每个月都可以至少做一次上门家访,现场帮老人们进行手机操作,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基层干部的心声,反映出工作状态的大变化。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一表通”建设为切入点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正“走出表格”、走近群众,投身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 上一页:广东韶关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
- 下一页: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发言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