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学校”到“选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要注意这些细节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9个省区市实行了“新高考”模式,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发生很大改变。
“新高考”覆盖29省份
志愿填报有何变化?
新高考打破了过去文理分科的教学和考试模式,除语数外统考外,考生自己再选择三门科目,共同计入总成绩。
目前,除了提前批、艺术类等特殊类型外,覆盖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多数省份采取了院校专业组的报考模式。
也就是一所大学将选科要求一致的专业或者专业类放在一个组内让考生填报。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 马泰:以北京交通大学的专业设置为例,如果选考科目是物理加化学,我们设置了多个专业组。其中,物理加化学的主体招生专业组里面包括了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理科实验班和交通运输类5个专业。
院校专业组类似于把过去的文科理科两大类,细分成了选科科目相同、学科方向相近的若干个小类别,比如某高校会把必选物理和化学的专业分为一组等等。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招生处处长 雷棉炘:每一个专业组都有明确的选考科目要求,只有符合选科要求的考生,才能够填报相应的专业组。高校在分配专业的时候,也只在专业组内进行,这样的话考生填报的志愿和录取的专业,将会更加匹配学科基础和兴趣特长。
今年首次实施新高考的省份,除青海外,有七个省份都采取院校专业组的报考模式。
专家建议,考生和家长要认真参加各地陆续开始的网上模拟填报演练。
特别提醒,每个专业组之内的各个专业是允许调剂的,考生选择不服从调剂一定要慎重。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副主任 徐延宝:考生被投档到一个专业组,如果因为某些专业录取人数满了,而考生又不服从调剂,就存在被退档的风险。如果被一个专业组退档,考生会想是不是有可能再分配到填报的下一个专业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的投档方式都是一次性投档,也就是考生如果被投档,但是又被退档,那么只能等到下一批次再进行投档。
此外,山东、浙江、青海等省份,在普通本科批次实行的是“专业(或专业大类)+院校”的报考模式,就是把某个高校的某个专业直接定为一个报考志愿,这样就更保护考生的专业意向,避免了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但与此同时,这种模式要填报几十个到上百个平行志愿,考生和家长在搜集信息和排序选择上显然要多下功夫。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 曹良志:如果考生更看重专业,比如希望学电气,就可以把不同学校的电气专业都往前填;如果更看重学校,就可以把同一个学校的所有专业都往前填,也可以二者结合。
首次新高考省份
填报志愿如何“有据可依”
目前,新高考省份的考试科目构成分为两种。
一种是“3+3”模式,语数外统考之外,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三科。
另一种是“3+1+2”模式,除语数外三门统考,考生从物理和历史当中选择一门为首选科目,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中再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
今年首次新高考的八个省份都是采取“3+1+2”模式,这样一来,过去按文理分科的录取分数线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副主任 徐延宝:我们的本科招生网站上,有近三年各个省份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把这个分数换算成考生所在省份全省排名,就是这个专业最低录取位次。按照新的填报模式,考生可以把专业组中所包含的所有专业的最低录取位次找出来,作为填报的参考依据。如果按照专业加院校的报考模式,就参考往年报考这个专业最低的录取位次。
专家提醒,“3+1+2”的模式之下,虽然物理历史两个首选科目把考生的报考大方向做了区分,但毕竟还有两门再选科目,报考组合比过去文理科更复杂,对每个学校和专业录取分数和位次肯定有影响。因而建议考生在评估自己能否录取时,要多考虑变量,尽可能留出余量。
复旦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 石磊:注意对比自己的位次,目标院校及专业去年的录取分数对应的位次,可以查阅一下各地的“一分一段表”以及目标院校今年跟去年的招生计划的对比。由此可以确定自己的一个填报的范围。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 曹良志:形成一个冲、稳、保的志愿阶梯,也就是往年录取位次比自己位次高的、跟自己位次相当的以及比自己位次低的各选几个志愿,最后还要跟目标学校的招生老师进一步确认之后再提交。
针对今年首次新高考地区考生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各地考试部门和高校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和平台,开展个性化指导等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信息参考和咨询等服务。
出分前
志愿填报要做哪些准备?
对考生来说,自己有意向的大学和专业,招生章程一定要认真看。以往每年都有同学在这方面吃亏,对于各个专业的一些报考要求和限制政策,比如身体条件、政审要求等,如果不符合就盲目报,即使分数够线也无法录取。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 马泰:按专业投档的省区填报的时候,考生和家长注意体检限报,某一些专业可能会有一些体检限制。如果投档的话,体检又不符合,可能会存在被退档的风险。
专家建议,成绩出来之前,虽然和想报的志愿还不可能精准对位,但可以做一个范围比较宽泛的报考预案,等出分之后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充分考虑好自己的专业意向,是不是真正喜欢,自己的能力是否擅长等。
还有学生对专业方向一时不能确定,想选择大类招生甚至考虑入学后可能转专业,这些问题都可以提前筹划。
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要遵从本心,做好价值取舍。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我更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思考未来的发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干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选择。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 姬强 吴汶倩 李峻 董良言)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