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城市更新进入加速期 “新”空间孕育文旅新活力
一度沉寂的老街旧貌换新颜,曾经不被注意的“角落”成为群众娱乐的新天地,过去“一成不变”的店铺变得常逛常新……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持续上演“变形记”,为居民和游客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场景。
近日,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公示,北京、包头、兰州等20座城市位列其中,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进入加速期。根据此前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建设涵盖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口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注重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一体打造,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新”空间正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没想到家门口也成了景点”
“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绿树、鲜花,出门200米就是社区公园,里面各种健身器材齐备。”家住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夏传新已习惯于早晚出门逛公园。绿地越来越多——城市更新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不仅如此,他还发现,和他一同逛公园的不只是周边居民,还有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没想到家门口也成了景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全市公园总数已达1100个,2/3的公园实现无界融通。今年,北京将全面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计划新增公园绿地200公顷,建设城市休闲公园15处,打造“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出门赏绿”将变得更加便捷。
《2024北京城市更新白皮书》近日发布,亮出北京城市更新“成绩单”,收录了部分更新改造案例指引。其中,海淀区“清河之洲”(树村段)滨水绿廊景观提升项目,获评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
清河之洲过去是“臭水沟”,经过生态治理与提升改造,如今四季皆有景,吸引“全龄段”市民游客前往休闲,成了京城北部最火的河流,还获评北京市“幸福河湖”。2024年,清河之洲公园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
“既有文化也有商业,值得一逛”
近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的中海大吉巷商业街区人气颇高,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新去处。这里有新中式风格的建筑设计,也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餐饮老字号,也有米其林餐厅;有非遗体验馆,也有时尚买手店。自5月底开业以来,这个传统又时尚的城市更新项目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也让不少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感到“惊喜”,“既有文化也有商业,值得一逛”。
趁着午休,白女士和朋友相约到大吉巷吃饭。“正赶上饭点儿,我们心仪的餐厅排起长队,没想到这么火!”白女士取号后,决定和朋友先逛一逛。街区文保区内保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的历史建筑群,包括康有为故居、米市胡同29号院、《每周评论》旧址等,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或参观。购物区域内,众多店铺可供选择。据了解,首批入驻中海大吉巷的150余家特色品牌中,首店、定制店超过半数。大吉巷以“文保区+商业+商办+公园”为特色,因临近菜市口,又与北京三里屯、成都太古里有相似之处,被网友称为“菜古里”,成为北京南城休闲新地标。
重庆市渝中区戴家巷街区也因业态持续“上新”而实现蜕变。曾经的戴家巷杂草丛生、破败陈旧,居民生活出行都很不便。更新后的戴家巷,保留城墙、古树、老旧建筑,新建崖壁步道,形成独特城市景观。好的硬件设施持续吸引商家入驻,目前,戴家巷街区已有40余家特色小店,不断丰富市民游客的消费场景。“商业新地标正成为‘人、城、产’融合的支点,在一个个鲜活的消费新场景中,城市发展新动能更加澎湃。”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有‘个性’的街道令人难忘”
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11号旁有一棵“歪脖子”树,与近旁老房子构成的画面独具韵味,吸引众多游客排队打卡。颐和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曾是南京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近代住宅集聚区。被纳入当地城市更新后,这个百年街区日益“年轻”起来。这里汇集了“有故事”的老房、特色小店、文创艺术市集,还有居民自发打造的院落景观,到这里旅拍、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街区内的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还被改造成为“颐和路数字展示馆”,成为艺术展览、品牌活动、文化讲座等的举办地。“有‘个性’的街道令人难忘。”上海游客高女士游览后称赞。
南京市鼓楼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区年客流量超百万,实现了“让建筑可阅读、让历史可体验、让文化可消费”。
戴斌表示,人们的旅游方式已经发生变化,过去游客出游奔着热门的旅游城市、地标性建筑,如今更愿意选择能够沉浸其中的场景。正因此,承载着诸多业态、在地文化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街巷,日益成为城市旅游的新目的地。有的街巷以咖啡为特色,有的街巷靠餐饮吸引游客,有的街巷以购物或者有设计感的工艺品首店而为人所知。街巷经济正走向个性化和特色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以全国164个旅游街区为样本进行监测,今年春节、“五一”和端午等假期,每个街区的日均游客接待量都在1.5万到2万人次的水平,街巷消费呈明显增长态势。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将为街巷经济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尹婕)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