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丨十年再回首 瑞鹏精神照我行
中国青年网6月17日郑州电(通讯员 张朝阳 记者 王文坛)十年,可以见证一株小苗茁壮成材;十年,可以让“一个人”的凡人善举,接续传递,变成“一众人”的身体力行。
孟瑞鹏,就是这样“一个人”。
2015年2月26日,寒风凛冽,两名儿童不慎落水,23岁的孟瑞鹏纵身跃入刺骨冰湖,紧急救起两名落水儿童,自己却沉入湖底,失去宝贵的生命。救援人员将他从深水区打捞上岸时,他的双臂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十年回望,那抹微笑温暖如初
“他永远都是笑眯眯的,戴着眼镜,非常谦和,很热心。”时隔十年,陈新新回忆起同窗好友孟瑞鹏时,提到最多的词就是“笑眯眯”。这个描述,与孟瑞鹏的辅导员张军龙、同学侯博森、司学成等人的记忆高度吻合。在他们心中,孟瑞鹏不仅是那个面对危难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更是一个日常点滴中就散发着光和热的“暖男”与“侠士”。
“他总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张军龙的记忆里,凡是别人不愿做的苦差事,孟瑞鹏总会第一个抢着去做;凡是大家争抢的好事儿,他总会礼让三分。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显得不平凡,“是一个在平凡中见光辉的新时代好青年”。
对于孟瑞鹏的同学而言,这份“不平凡”早已融入他们对孟瑞鹏的日常感知中。
室友司学成回忆起孟瑞鹏,会用“书卷侠士”来形容。“他喜欢看书和爬山,心中有武侠梦,但生活中又是一个暖心的朋友。”司学成说,“瑞鹏的生活观念和精神,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对人生直接的认知。以前谈笑中,可能会觉得他的一些坚持有点‘直’得难以理解,比如面对‘扶不扶’‘帮不帮’‘救不救’这些问题,在他心中只有‘当然扶’‘必须救’的真诚与肯定。”
“如果不是他,我现在可能还是那个遇到别人摔倒,看一眼就走开的人。”侯博森坦言,孟瑞鹏让他变得更热心了,“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去帮忙,工作中,同事有困难也会积极伸出援手。”
薪火相传,从“一个人”到“一众人”
“参观者们往往还未走到一半,就不自觉地驻足在展柜前,或是仔细凝望瑞鹏的照片红了眼眶,或是轻声念读瑞鹏的日记默默垂泪。”担任孟瑞鹏事迹展讲解员已有10年的吴菲菲,见证了太多参观者被孟瑞鹏事迹感动的瞬间。孟瑞鹏事迹展里有4大板块、21个专题、14类113件实物,生动诉说着他的成长过往。有白发苍苍的老教师听完讲解后,主动询问如何加入志愿服务队;有青年学子在瑞鹏雕像前宣誓,成立公益社团;有受瑞鹏事迹感召的校友,将爱心传递到偏远山区……
“瑞鹏学长的事迹,是身边的鲜活事迹,一直激励我做好身边的平凡小事。”作为孟瑞鹏事迹展学生讲解员,任释豪说,“在生活中,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场景,我总是会不自觉的想,如果是瑞鹏学长,他会怎么做?”
十年来,瑞鹏精神已深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立德树人的方方面面。学校将学习瑞鹏精神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开展“参观孟瑞鹏纪念馆”“写一封给瑞鹏学长的信”等活动,实现新生教育100%覆盖。设立“青马工程”孟瑞鹏示范班、打造“孟之舟”党支部、“孟之舟”志愿服务队,建设孟瑞鹏雕塑广场、孟瑞鹏纪念馆,录制团课《英雄孟瑞鹏》、话剧《逐光者》,设立“孟瑞鹏奖学金”,让瑞鹏精神在校园生根发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认为:“瑞鹏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的‘富矿’,是与时代价值同频共振、引领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早已融入华水的精神血脉,成为我们立德树人的灵魂坐标。”
微光成炬,瑞鹏精神续新篇
作为“青马工程”孟瑞鹏示范班的优秀学员,该校水利学院研二学生任和用行动诠释着瑞鹏精神的时代内涵。
“希望自己像瑞鹏一样,做长期主义者,每一分‘笨功夫’的付出,终究得到正向的反馈,沉淀的时光不会说谎。”本科学习期间,他担任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团支部书记,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750小时。毕业时,他放弃保研主动申请前往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支教一年。
支教过程中,任和与同伴们充分发挥专业所学,积极开展“守护花蕾”“万千星火筑千万梦想”等助学行动,为150多个贫困家庭送去教育物资。
十年来,在瑞鹏精神的感召下,华水涌现出一大批践行瑞鹏精神的优秀学子,无论是学业上不断追求卓越的佼佼者谭永超、邓婷钰,最美大学生陈笑笑、张文杰,还是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瑞鹏精神的内涵。
十年,一株幼苗可成栋梁,一种精神能铸就万千行动。
孟瑞鹏牺牲那年种在校园的小树苗,今已亭亭如盖。树下,孟瑞鹏的塑像依然“笑眯眯”地注视前方,就像他从未离开。他像一颗流星,短暂划过却点亮永恒——告诉我们青春该有的模样:心怀天下,脚踏实地,在人民需要处扎根,于时代潮头处绽放。
正如孟瑞鹏在日记中写下的箴言:“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能丢,一样是理想,一样是良心。”新时代新征程,瑞鹏精神这盏心灯,正映照着无数青年奔赴山海,用青春和热血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