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门失守”非小事 专家:心脏瓣膜病早诊早治是关键
中新网杭州6月16日电(张煜欢)目前,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心脏瓣膜疾病已成为中国一大主要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又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疾病最为常见。
“心脏就像一个精密的发动机,四个瓣膜如同控制血流的‘阀门’。一旦这些‘门’打不开或关不拢,就会导致血流受阻或反流。患者轻则在活动后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则会进展为心力衰竭,甚至威胁生命。”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崔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少中老年人由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影响,心脏负担往往较重,也更容易加速心脏瓣膜的病变进程,因此需要格外关注心脏健康。
图为崔勇在进行心脏瓣膜病相关手术。受访者供图 “多数心脏瓣膜病并非突然发作,而是渐进式发展。”崔勇指出,心脏每跳动一次,瓣膜都需同步完成一次开合。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病变的风险也逐渐升高。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作为负责全身泵血的左心室的入口和出口,承受的工作负荷更大,因此病变概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瓣膜。
值得警惕的是,心脏瓣膜病发展过程缓慢且症状隐匿,患者常因早期缺乏典型表现而忽视病情。加之公众对疾病认知不足,多数患者直到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才就医,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
“爬楼梯时气短,很多人误以为是肺部问题或衰老的正常现象,实际上可能是心脏的‘门’出了故障。”崔勇形象比喻,“就像汽车发动机失灵,阀门打不开或者关不拢,从而会导致血流梗阻,进而引发肺内淤血,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崔勇补充道,胸闷、活动后气喘、体力下降等症状,都是心脏瓣膜病的典型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可通过做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体质、预期寿命和患者意愿等情况,综合运用药物、外科手术、介入手术等方法来治疗。外科手术依然是治疗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化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必然趋势,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为患者预后带来综合改善。可用于外科置换手术的人工瓣膜有两种,包括机械瓣和生物瓣。
近年来,新型全封闭抗钙化干式瓣膜的出现不仅显著提升了生物瓣膜的耐久性,也更为适合小切口外科微创手术,其瓣膜设计为未来治疗预留可能,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通过特殊设计,这一新型生物瓣膜在首次手术时就可为未来‘二次换瓣’及‘瓣中瓣’介入治疗预留空间。当患者需要再次换瓣时,只需把原来的瓣膜扩开,装入一个新的介入瓣膜,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长久的获益。”崔勇补充道。
瓣膜技术的迭代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而医保政策的适时调整也让先进治疗手段更触手可及。此前浙江省医保局宣布,从今年5月起,取消人工瓣膜等4类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最高限额3万元的标准,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
专家表示,这不仅意味着患者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先进的治疗手段,更意味着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病情和需求有更多的机会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瓣膜,医生也能更专注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完)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