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摘镜潮”:如何科学选择近视手术?
中新网6月6日电 (赵方园)在屏幕几乎填满生活的今天,日均屏幕使用时间超过8小时,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今年6月6日是第三十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眼健康涉及全年龄段人群,不同年龄阶段如何进行近视防控?近视手术怎么选?中新健康邀请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手术学组组长王铮和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陈跃国进行解读。
近视防控要从小从早做起
“引起高度近视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遗传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手术学组组长王铮告诉中新健康,对于近视防控而言,遗传因素不可逆转,改善个人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就更为重要。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下,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电子产品蓝光辐射及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都成为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陈跃国表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近视低龄化、高度化趋势使得近视防控工作变得复杂且艰难。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近视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同年龄段近视防控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儿童来说,陈跃国提出,保护好“远视储备”至关重要。他向中新健康解释,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远视眼”,新生儿的屈光度数平均为+2.50—+3.00D,这种生理性远视被称为“远视储备”,它如同视力的“储蓄账户”,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耗。然而,部分儿童在6岁前就已耗尽远视储备,这使得他们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视力,王铮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学龄前去正规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年监控眼睛发育的情况。
“如果发现眼轴增长过快或远视储备减少,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防止近视的发生。”
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防控工作的重点则在于防止其发展为高度近视。王铮表示,大部分高度近视的患者眼轴是过长的,一旦眼轴过长,就会对脉络膜、视网膜等关键结构,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眼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鉴于眼健康的重要性,2021年爱尔眼科提出了“呵护眼健康,一年一眼检”的倡议,呼吁全民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眼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关爱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人群的眼健康,推动眼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
如何科学选择近视手术?
近年来,近视手术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作为中国及全球范围医院规模和医疗能力领先的眼科医疗集团,爱尔眼科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建设,针对屈光手术现状进行多维度特点的深度剖析,发布了多份大数据报告,以更好地让全球近视人群通过先进技术拥有优质视觉体验。据爱尔眼科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显示,中国近视手术人群平均年龄较欧洲年轻8岁。
随着暑期到来,屈光门诊也将迎来较为繁忙的状态。
近视眼手术安全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近视眼手术?也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近视手术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技术在不断演进和成熟。”陈跃国介绍说,目前主流手术分两大类:一是角膜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精准切削角膜改变屈光状态;二是眼内晶体植入术(ICL),在眼内植入特制晶体矫正视力,不改变角膜结构,且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取出,适用度数范围更广。
“没有哪种手术方法最好,而是哪种方法最合适患者。”陈跃国补充说道。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近视手术也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我们会综合考虑眼睛的多个参数,如角膜地形、瞳孔大小、波前像差等,为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矫正方案。”王铮指出,新一代技术不仅能提升日间矫正精度,更显著优化夜间视力质量,术后视觉质量可媲美甚至超越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王铮提醒,接受近视手术需满足基本条件:成年人(年龄18岁周岁以上),且近视度数近2年基本稳定(每年增长≤50度)。“如果佩戴隐形眼镜,建议提前至少一周停止使用;有特定需求的人群,建议提前至少半年进行手术规划。”
同时,选择正规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至关重要。陈跃国建议,考生和家长充分调研,了解机构的资质、设备先进性及医生的专业背景。切勿因手术操作时间短而轻视其重要性,手术成功高度依赖全面的术前评估、细致的检查以及医生的专业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以爱尔眼科为代表的中国眼科机构,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构建,在全球屈光手术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创新引领”的跨越。如爱尔眼科深度参与ICL V5新型晶体研发,其独创的“爱尔式晶体定制算法”已获得国际专利认证,为个性化诊疗提供技术支撑,为全球近视患者带来高质量、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专家特别提醒,近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护理和用眼习惯同样关键。
王铮建议,做完手术第一周,患者要避免揉搓眼睛,防止发炎;避免做对抗性强的运动,防止眼睛受伤。患者应在手术后一年内坚持定期复查,如出现后遗症,早发现、早处治。
日常生活中,工作30分钟至1小时后休息10分钟,可站起来看看窗外风景或闭目养神。如果眼睛干涩,可尝试用力挤一下眼睛,疏通睑板腺开口,或用温热毛巾、眼贴热敷,缓解眼疲劳。(完)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