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开设的微专业,到底是什么?
教育部近期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以及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微专业到底是什么?如何看待微专业背后的人才培养趋势?
小而精,微专业人气爆棚
进入大二下学期,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杜宛蓉比之前忙碌不少。除了主修课程,杜宛蓉周末还要上智能传播理论、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智能传播”微专业课程。
时下,周末去上微专业的风潮,正在不少高校流行开来。微专业是高校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小而精的课程,一般属于非学历教育,具有学习周期短、学习时间灵活等特点。
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将人工智能与传统专业融合开设微专业,支持学生跨界学习。“微专业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传统新闻专业结合,课堂上既有校内老师,也有来自新媒体协会、融媒体中心的校外专家,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眼界。”杜宛蓉说。
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智慧教育”微专业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收集学生课堂互动记录、在线学习轨迹和作业反馈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数据,并根据教育领域的经典理论,运用智能算法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分析。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韩建涛表示,“智慧教育”微专业是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应对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教育的新趋势而设立的。
一些微专业走出校园,为社会人士提供学习机会。2023年起,苏州大学部分微专业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其中,“教育领导+”微专业面向陕西蓝田、云南宣威、贵州松桃和江西上饶等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免费开放,以提升中西部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精准放射医学”微专业则面向国内开设放射医学专业的9所高校开放共享,为放射医学本科教育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融合实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微专业的课程内容多为学科前沿或交叉内容,突出融合导向、实用导向,可成为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的落地实践。
微专业注重学科融合,有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轻骑兵”。“微专业已成为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的一大尝试。”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芸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传统新闻行业带来较大冲击,正当张芸和同事们思考新闻专业本科教育未来如何发展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微专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方向。
微专业的设置,助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扬州大学教务处处长严长杰表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天然滞后期”,申报新的专业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等到专业正式开设还需4至5年的培养期,首届学生毕业可能早已赶不上行业风口;微专业的设置轻巧灵活,一些反响好的微专业有望成为传统专业的有效补充,未来可能发展成为正式专业。
在助力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微专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双向奔赴”。
插画、茶艺、客房创意服务……在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开设的“民宿康养和数字化运营”微专业课堂上,更多的是实战型操作。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姚李忠表示,在有关民宿的微专业课上,民宿老板和学生交流互动,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就业方向。
微专业的设置,还有助于及时培养市场急需人才。针对“双碳”背景下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内蒙古科技大学于2023年开设“碳中和”微专业,为学生从事“双碳”工作提供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初步实践经验。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宋磊说,微专业将新技术、新产业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短板,为学生就业助力。
避免一拥而上,高质量发展仍待破题
微专业打破了学科专业间的壁垒,也打通了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培养通道,受到多方欢迎,众多高校纷纷开设。在微专业遍地开花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特色化和规范化,推动微专业高质量发展。
部分高校微专业教学效果参差不齐,面临课时少、课程系统性弱、授课深度浅等问题,需做好精细化、定制化教学。江苏一所省属高校教务部门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对已开设的微专业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后发现,部分微专业办学效果不尽理想。为保证微专业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微专业授课进行差异化设计,以精细化、定制化教学提升学生修读获得感。
警惕微专业立项追逐热度、一拥而上。微专业虽然聚焦于热门行业、前沿领域,但是一哄而上追热门并不利于长远发展。严长杰认为,微专业的设立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建议各高校建立微专业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合理控制立项总量,及时调整或取消不适应行业发展的微专业。
整合资源,避免微专业设置单打独斗、重复摸索。高校是微专业建设的主体,当前大部分高校对此仍处于摸索阶段。业内人士建议,各地探索搭建微专业领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
此外,诸如一些高校对微专业没有明确收费标准,修习微专业获得的证书不能作为学历证明、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探索破解之法。
半月谈记者:魏婧宇 柯高阳 周畅
原标题《追赶风口、跨界学习、精于实操 高校教改,微专业突围》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