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手还是助手,医生如何与AI“做同事”?
患者拿着AI开的药方就诊,医院将AI应用于临床、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场景——
是对手还是助手,医生如何与AI“做同事”?
阅读提示
AI让患者有了一定的医学知识话语权,改变了就医模式。有人担心这会给医生权威带来挑战,但也不得不承认,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医疗效率和水平。面对挑战,专业人士认为,有品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是技术无法替代的。
2月22日,一则“病人查DeepSeek后质疑治疗方案”的视频引发热议。自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推出以来,一些医生遇到了患者直接拿着DeepSeek诊断方案前来就诊的情况。
“一位患者带着DeepSeek开出的治疗灰指甲的处方建议来开药,开的都是常规用药,还是比较准的。”今年2月,深圳的全科医生孙医生仔细查看一番后,按患者要求开了药。
随着发烧感冒问AI、生病开药问AI等现象日益常见,有关“AI给医生带来挑战”等讨论也随之产生。AI问诊靠谱吗?AI技术会给医疗行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AI开处方责任归属难界定
互联网从业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想要调理脾胃和睡眠,便拿着DeepSeek开出的中药方到医院找医生抓药,医生看了一眼问道:“是不是AI开的?”“药方看着有道理,但现实中医生不会这么开。”随后,医生对几味药进行了替换,重新开了药方。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因胃肠炎呕吐,DeepSeek开的药是昂丹司琼,网上查后才知道该药是用于控制和预防化疗、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
“总体而言比较靠谱,但还是需要医生把关。”张先生表示,如果患者描述错误或漏掉信息,DeepSeek给出的方子可能没那么准确,AI问诊最大的问题是信源不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描述能力。
针对AI的问诊风险,还有人表示疑惑:“如果开的药出了问题,责任算谁的?”不久前,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明确规定互联网医院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学数据科学中心主任李栋表示,药品处方直接关系到患者健康,在临床上有着非常严谨的流程,包括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确保处方合法、规范和安全。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一定局限性。按现有的法律法规,AI并不具备处方权,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归属也确实难以界定,医生仍然是处方权的唯一合法主体。”李栋说。
AI助手提升医护工作效率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打开“AI医生助手”,点击“生成住院病例小结”模块,复制病例内容后,选择“调用AI大模型”选项,一份出院小结便自动生成。“以往写一份住院小结要10分钟左右,如今只要十几秒。”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DeepSeek的文字处理能力很优秀,能将临床医生从琐碎的书写工作中解放出来,处理核心业务。”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余浩介绍,该“AI医生助手”系统由技术团队依托DeepSeek开源软件的功能,借助医院内搭建的服务器自主完善制作而成,目前已经在修复重建科、全科医学科、骨肿瘤科等多个科室投入使用,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智能问答、医疗知识检索、文书报告错误检测、门诊病历自动生成、疾病诊断编码等。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医院引入DeepSeek,并通过本地化部署将其应用于临床、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场景。在李栋看来,AI大模型技术赋能医疗行业,相当于让医生有了“助手”和“参谋”。“尤其是医学垂类专用的大模型,能为医生提供更广范围的医学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用药治疗方案。与此同时,也拓宽了医生的视野,有利于加速临床研究和推动医学技术进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目前也已经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上线了智能助手。“智能助手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在临床诊疗、医学教育、科研支持和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多场景创新突破。”李栋说,AI大模型在慢病管理、院前到愈后的全周期管理、助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也大有可为。
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温度无可替代
今年年初,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线应用。在10名患儿的诊断中,“AI儿科医生”给出的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吻合度较高。从智能诊断到精准治疗,甚至抢救生命的最前线,AI不断延展医疗场景,重塑医疗服务链条。
“AI让患者有了一定的医学知识话语权,进而改变了人们的就医模式,医生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模式也会因此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余浩说,从积极的方面看,AI辅助不仅能为医护减负,还能为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提供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让其快速成长。
李栋也认为,患者有了大模型作为“高参”,一定程度上会重塑传统的医患关系,医生要适应这种转变,积极拥抱AI。此外,医生也要坚守医者初心,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人文关怀都应该贯穿整个诊疗的全过程全周期,“提供有品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这是AI不能替代的”。
随着AI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患者隐私保护,如何有效处理数据以满足临床科研需求,AI赋能医疗的边界在哪等问题也亟待解答。对此,受访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和完善AI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医疗的法律地位、使用边界、安全标准和伦理规范,让AI更好地服务于医疗。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