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署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抓住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攻坚期,以“聚力拓岗优服务,春季攻坚促就业”为主题,在2025年3至4月深入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聚焦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持续挖潜开拓就业岗位,加快组织校园招聘,优化提升指导服务,精准开展就业帮扶,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快岗位开拓和招聘进展。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联合地方组织开展“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及线上线下招聘会,依托各分行业就指委开展“千行万业系列招聘活动”等,推进校企供需精准对接。加快组织春季校园招聘。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汇聚岗位资源,鼓励二级院系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中小型专场招聘活动。鼓励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开展招聘活动。深化高校“访企拓岗”。实施高校书记校长“百城千园访企拓岗”行动,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和“两重”“两新”政策落地,挖掘更多就业机会。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推动相关部门尽早开展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适度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规模。加力做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挖掘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司法协理、农技推广等需求,创新实施地方基层服务项目。实施高校助管助教岗位募集计划。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推动各地加力落实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促就业支持政策。
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精心做好就业指导和困难帮扶。办好职业规划大赛。结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赛事组织,举办职业体验、创业指导、课程研讨等同期活动。开展就业育人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激励毕业生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精准做好困难帮扶。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台账,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推动“宏志助航”项目培训提质增效。面向基础薄弱校、偏远地区校,组织开展对口就业援助。加强就业安全教育。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就业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就业安全稳定。
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就业行动。聚焦人才市场急需,建设一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中心,指导高校联合企业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面向用人单位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就业专项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升级建设智能化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共建共享岗位精选计划”、鼓励高校开发AI辅助的就业指导工具等多项举措,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就业服务。
-
2025高考志愿填报在即 一文读懂大类招生与“云咨询”攻略
央视网消息: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将于6月下旬陆续展开。现在,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什么是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有何不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大类招生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前景如何?一文了解新专业
今年,教育部发布新增29种本科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备受关注。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年将开设这一专业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搭建了一个应...
-
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焦点访谈|分数之外,如何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两天,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中考也刚刚结束,等着出分。分数,自然是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神经,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之外,如何守护中小学生健...
-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但千万别选错品种
家人们,最近超火的“抱冬瓜睡觉”你试过吗?据说能防暑降温,还便宜耐用,男女老少甚至宠物都能用!这方法可不是瞎编的,古代就有《夏夜抱瓜眠》的诗为证。为啥冬瓜这么神奇?首先,它含水量高达95%以上,就像个“天然水枕”,一接触就能吸走体表热量。...
-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以“三点建议”推动上合发展新征程
【本期导读】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集体会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外方代表团团长,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牢记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二是回应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动派;三是担当时代使命,...